《如梦令·九五天池尽泮》

时间: 2025-01-11 10:00:20

九五天池尽泮。

涉景渐令堪玩。

识看岭头梅,冲暖已成烂熳。

香案。

香案。

独占真阳一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九五天池尽泮
作者: 王哲 〔元代〕

九五天池尽泮。
涉景渐令堪玩。
识看岭头梅,
冲暖已成烂熳。
香案。香案。
独占真阳一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天池的美景,水面平静如镜。行走在湖畔,心情愈加愉悦。远处山岭上的梅花,随着温暖的春风,绽放得如火如荼。香案上,盛开的花朵独自占据了阳光的一半。


注释:

  • 天池:指高山上的湖泊,通常清澈宁静。
  • :指水面,含有波光的意思。
  • 涉景:意指在景色中漫步、游玩。
  • 岭头梅:指山岭上盛开的梅花。
  • 烂熳:意为繁盛、绚烂。
  • 香案:指香案上摆放的香料或花卉,象征着芬芳的气息。
  • 真阳:可理解为真实的阳光,象征着生机与温暖。

典故解析:

本词没有特别明确的典故,但“梅”常常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尤其在寒冬中开花,代表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哲,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词作见长,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在元代,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常通过诗词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思考。这首词或许是在某个春日,诗人游览天池时所作,旨在描绘那份宁静和美好。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清晰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描绘了天池的美丽景色以及春日的生机。开头的“九五天池尽泮”便让人感受到水面如镜的静谧,接着“涉景渐令堪玩”则引导读者进入这幅美丽的画面,仿佛与诗人一同漫步其间。词中提到的“岭头梅”,不仅是春天的象征,更传达出一种生命的顽强与美好。梅花在温暖的春风中盛开,给人以希望和生机感。

最后的“独占真阳一半”则巧妙地将香案与阳光相结合,展现了春日阳光的温暖与花香的浓郁,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享受与满足感。整首词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五天池尽泮:形容天池的水面,宁静而广阔。
  2. 涉景渐令堪玩:漫步于这美丽的景色中,心情愈加愉悦。
  3. 识看岭头梅:远望山岭上的梅花,暗示春天的到来。
  4. 冲暖已成烂熳:梅花在温暖的春风中绽放,生机盎然。
  5. 香案。香案。:重复强调香案,暗示芬芳的气息。
  6. 独占真阳一半:花朵在阳光下绽放,象征独特的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案”象征了情感的芬芳与诗人的内心世界。
  • 拟人:梅花的“冲暖”给人以生命的活力,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词中对称的结构增强了韵律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传达出一种清新、愉悦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池:象征宁静与美好。
  • 梅花:象征坚韧与希望。
  • 香案:象征美好的生活与内心的愉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九五天池”指的是: A. 湖泊
    B. 大海
    C. 河流
    D. 泉水

  2. “香案”在诗中象征: A. 岁月
    B. 美好生活
    C. 自然风光
    D. 远方

  3. 诗中描绘的梅花代表: A. 春天的到来
    B. 冬天的残酷
    C. 秋天的凋零
    D. 夏日的繁荣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如梦令》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主题上都涉及自然与情感,但李清照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经历,而王哲则专注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赞美。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元代文学史》
  • 《词学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