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过山村》

时间: 2025-04-28 09:04:59

寂寂暮村侧,劳劳行客过。

山风归犊早,檐日聚人多。

野尽粟盈室,桥成冰在河。

孤征渐未已,积雪满前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寂寂暮村侧,劳劳行客过。
山风归犊早,檐日聚人多。
野尽粟盈室,桥成冰在河。
孤征渐未已,积雪满前阿。

白话文翻译

在寂静的傍晚村庄旁,行人匆匆而过。
山风中,归来的牛犊早已回到家中,
屋檐下,阳光聚集了很多人。
田野的作物已经收尽,屋里装满了粮食,
桥上已结成冰,河水也被冰封住。
孤独的旅人渐渐没有了行踪,
前方的道路被积雪覆盖。

注释

  • 寂寂:形容环境宁静、寂静的样子。
  • 劳劳:形容行人匆忙,疲惫的样子。
  • 归犊:归来的小牛,指牛犊。
  • 檐日:指屋檐下的阳光。
  • :指谷物,这里特指稻谷、小米等。
  • :指结冰的河面。
  • 孤征:孤独的行旅,指一个人在路上。
  • 前阿:前方的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宪皓,清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乡村风光与农人生活为题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创作背景

《冬日过山村》写于一个冬日的傍晚,诗人通过描绘山村的景象,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感慨与思考,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态和人们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日的山村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孤独的冬日暮景。诗的开头“寂寂暮村侧,劳劳行客过”,描绘出傍晚的宁静与行客的匆忙,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山风归犊早”描绘了自然的和谐与安宁,牛犊归家,显得温馨而自然。接着“檐日聚人多”,则暗示着人们在温暖的阳光下聚集,可能是在谈论或休息,展现出人际关系的温暖。

“野尽粟盈室”一句,表明秋冬交替时节的收获,满室的粮食象征着丰收与富足,然而“桥成冰在河”则又带来了冬日的寒冷与孤寂,形成了诗的情感反差。最后一句“孤征渐未已,积雪满前阿”,表达了旅途的孤独与艰辛,积雪象征着阻碍,给人一种无尽的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冬日乡村的宁静与丰盈,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情感深邃,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寂寂暮村侧:描绘了一个安静的村庄傍晚的景象,环境宁静。
  2. 劳劳行客过:行人匆匆而过,感受到生活的忙碌。
  3. 山风归犊早:风中传来牛犊归家的声音,暗示归宿感。
  4. 檐日聚人多:阳光洒在屋檐下,吸引人们聚集,温暖而亲密。
  5. 野尽粟盈室:田野的作物已经收尽,家里粮食充盈,丰收的喜悦。
  6. 桥成冰在河:河上结冰,描绘了严寒的冬季。
  7. 孤征渐未已:孤独的旅行者仍在继续旅程,暗示着生活的艰辛。
  8. 积雪满前阿:前方覆满了积雪,象征着前路的艰难。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寂寂暮村侧,劳劳行客过”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通过“牛犊”“阳光”“积雪”等意象,传达出宁静与孤独的情感。
  • 比喻:用“桥成冰”比喻冬季的寒冷与生活的阻碍。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丰盈,同时渗透出对孤独旅人的深切关怀,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类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村庄:象征着宁静与安逸的生活环境。
  • 行客:代表着外来者,暗示生活的匆忙。
  • 牛犊:象征着生命的归宿感与温暖。
  • 阳光:象征着温暖的人际关系与幸福感。
  • 积雪: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前路的阻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寂寂”形容的是哪个环境?

    • A. 热闹的市场
    • B. 宁静的村庄
    • C. 繁华的城市
    • D. 喧闹的街道
  2. “山风归犊早”中的“犊”指的是:

    • A. 小羊
    • B. 小牛
    • C. 小猪
    • D. 小马
  3.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答案

  1. B. 宁静的村庄
  2. B. 小牛
  3. D. 冬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1. 李宪皓《冬日过山村》王维《山居秋暝》
    •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与乡村生活的宁静,李宪皓更侧重于冬日的孤独感,而王维则展现了秋天的色彩与宁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宪皓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