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山居杂诗九十首
作者: 曹勋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吾年已七十,眠早起不宴。
倦甚就宵枕,卧久思永旦。
虽无文字劳,渐绝人事叹。
收其放心尔,戒得尤所赞。
白话文翻译:
我已七十岁,早早就寝,起得也不晚。
倦得很,就在夜里靠着枕头,长久地卧着思考着明天的到来。
虽然没有文字的劳累,但渐渐地与世俗人事隔绝,感叹着。
收起自己的心思吧,警惕那些我所钦佩的事物。
注释:
- 吾年已七十:我已年满七十岁。
- 眠早起不宴:我早早就睡觉,起床时无需宴请。
- 倦甚就宵枕:非常疲倦就靠着枕头。
- 卧久思永旦:长时间躺着想着明天的到来。
- 虽无文字劳:虽然没有文字的劳累。
- 渐绝人事叹:渐渐地与人世隔绝而感叹。
- 收其放心尔:收起自己的心思。
- 戒得尤所赞:警惕那些我所钦佩的事物。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向往,表现了一种隐居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生平多隐居,作品以山水田园诗见长。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曹勋晚年,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在隐居生活中的心境。
诗歌鉴赏:
本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晚年生活的思考和对人世间烦扰的淡泊态度。诗的开头,作者以“吾年已七十”自述年纪,带有一种无奈与沉思的情感,年岁虽高,却依然保持着早起早睡的生活规律。接着,诗句“倦甚就宵枕”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劳累的感受,似乎在夜晚的宁静中反思人生的意义。
“虽无文字劳”一句,点出作者尽管没有参与世俗的文字创作,却渐渐与人世间的纷扰隔绝,内心感到无奈与惆怅。最后一联“收其放心尔,戒得尤所赞”,则透露出一种警觉和自省的态度。在这段隐居生活中,作者意识到自我内心的安宁需要对外界的事物保持距离。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人生的感叹,也有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警惕。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吾年已七十”表明了作者的年纪,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岁月的流逝。
- “眠早起不宴”显示了作者的生活方式,早睡早起,生活简单。
- “倦甚就宵枕”反映了他疲惫的身心状态。
- “卧久思永旦”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思索与期待。
- “虽无文字劳”强调了他与世俗生活的脱节。
- “渐绝人事叹”则表达了对人事变迁的感叹。
- “收其放心尔”是对内心的自我审视。
- “戒得尤所赞”表明了他对外界事物的警惕。
-
修辞手法:
本诗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早晚的生活状态,凸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疲惫,同时运用了隐喻,如“卧久思永旦”暗示了对未来的思考。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警惕,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淡泊心态。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山居:象征隐逸与宁静的生活境界。
- 枕:代表休息与思考的地方,暗示夜晚的思索与内心的宁静。
- 人事:象征世俗的纷扰和人际关系的复杂。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作者在诗中提到自己多少岁?
A. 六十
B. 七十
C. 八十 - "眠早起不宴"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享乐
B. 清淡
C. 忙碌 - 诗中提到“渐绝人事”,这句话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人事的热爱
B. 对人事的厌倦
C. 对人事的追求
- 作者在诗中提到自己多少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达隐居生活的理想与对世俗的逃避。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山水田园中的宁静与和谐。
诗词对比:
- 曹勋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曹勋强调隐居与内心的宁静,而李白则展现了对人生的豪放与洒脱,两者在生活态度上形成鲜明对比。
- 两者都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大相径庭。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陶渊明集》
- 《王维诗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