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兰花下同呼酒,
爱此名瓷小户加。
饮到清明刚百六,
双卮留伴殿春花。
白话文翻译:
在玉兰花下我们一起呼饮美酒,
我喜欢这精美的名瓷,酒量小却能带来欢乐。
喝到清明时节刚好一百六十杯,
两只酒杯伴着春花在殿前留下欢声笑语。
注释:
- 玉兰花:一种春季开花的植物,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呼酒:共同饮酒,感叹酒友间的情谊。
- 名瓷:指名贵的瓷器,形容酒器的精美。
- 清明:指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阳春时节。
- 双卮:指两个酒杯,象征着友人的陪伴。
- 殿春花:指春天的花朵,通常在殿前盛开,象征着生机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沆,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词创作见长。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朋友情谊,风格清新脱俗,常融入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清明前后,诗人与友人相聚在一起,饮酒作乐,享受春日的美好。诗中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示了春日饮酒的场景,展现了作者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开头“玉兰花下同呼酒”直接点明了场景,玉兰花的美丽与酒的醇香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接着,诗人对瓷器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这种对美的欣赏让饮酒的活动更具文化内涵。最后两句“饮到清明刚百六,双卮留伴殿春花”将时间与饮酒量结合,暗示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让人感受到友人间的欢聚与共度美好时光的珍贵。整首诗简练而富有情感,流露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与对友谊的珍视,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兰花下同呼酒:在玉兰花下,大家共同呼唤着酒,表达出一种欢快的气氛和友谊。
- 爱此名瓷小户加:我特别喜欢这款名瓷,虽然尺寸不大,但却能增添生活的乐趣。
- 饮到清明刚百六:喝酒到清明节之时,已经喝了整整一百六十杯,显示了酒量和畅快的程度。
- 双卮留伴殿春花:两只酒杯在春花盛开的殿前相伴,象征着朋友间的美好时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饮到清明刚百六”与“双卮留伴殿春花”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意象:玉兰花、名瓷、春花等意象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美感,营造出春日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友谊、春日的欢乐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酒、对朋友、对春天的热爱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兰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 名瓷:代表着生活的品位与追求美的态度。
- 酒:象征着友谊与欢聚的气氛。
- 春花:代表着青春、生命力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汪沆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饮酒场合是在什么节日?
- A. 元宵
- B. 清明
- C. 端午
- D. 中秋
-
“双卮”指的是什么?
- A. 两个酒杯
- B. 两个朋友
- C. 两个花瓶
- D. 两个酒坛
答案:
- C. 汪沆
- B. 清明
- A. 两个酒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汪沆的饮酒诗与李白的《将进酒》,二者都表现出对酒的热爱,但前者更多地强调了友谊和春日的气氛,而李白则更加豪放与狂放,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