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点绛唇(己巳重九和苏坚)
原文展示:
我辈情钟,古来谁似龙山宴。
而今楚甸,戏马余飞观。
顾谓佳人,不觉秋强半。
筝声远,鬓云吹乱,愁入参差雁。
白话文翻译:
我们这一代人对情感的执着,古往今来有谁能比得上龙山的盛宴?而如今在楚地,马儿在空中飞奔。回头望向那位佳人,不知不觉秋天已经过了一半。远处传来筝声,鬓发被秋风吹乱,愁绪如同那参差的雁群。
注释:
- 龙山宴:指古代的盛大宴会,象征着欢聚和美好时光。
- 楚甸:指楚地,古代的一个地名,代表着诗人所处的环境。
- 佳人:美丽的女子,常指心中所爱的人。
- 筝声:指古筝的声音,象征着音乐与情感的交融。
- 鬓云:形容女子的发鬓,秋风吹乱,暗示着情绪的波动。
- 参差雁:指飞行不齐的雁群,象征着内心的愁苦与不安。
典故解析:
- 龙山宴:出自古代文人对宴会的描述,象征着诗酒花前的欢聚,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 重九:重阳节,象征着长寿与团圆,暗含时间的流逝和节日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尤以豪放、旷达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重阳节,表达了对佳人的思念和对秋天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过往欢乐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孤寂的感受。
诗歌鉴赏:
《点绛唇》是一首蕴含深情与哲理的词作。开篇即以“我辈情钟”引入,展现了诗人对情感的执着与深刻思考。与“龙山宴”相对的,是对现今“楚甸”景象的描绘,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揭示了时光的流逝与人事的变化。诗中通过“佳人”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佳人与秋天的结合,增添了几分凄凉与美感。筝声的传来,既是对音乐的喜爱,也象征了情感的细腻与复杂,最后通过“愁入参差雁”的意象,诗人感到秋意渐浓,愁绪随之而生。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情感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辈情钟:表明对情感的执着。
- 古来谁似龙山宴:追忆古代的欢聚,感慨如今的不同。
- 而今楚甸:转向现实,描绘目前所处的环境。
- 戏马余飞观:展现了轻松愉快的景象。
- 顾谓佳人:回头看向心爱的人。
- 不觉秋强半:感慨时间的流逝,秋天已经过了一半。
- 筝声远:远处传来的筝声,增添了音乐的美感。
- 鬓云吹乱:写出内心的愁苦与不安。
- 愁入参差雁:以雁群比喻愁绪的纷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如“筝声远,鬓云吹乱”,形成音韵的美感。
- 象征:通过秋天和雁群象征时间与愁苦。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人们对情感的执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爱情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佳人:象征爱情与思念。
- 秋天: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愁苦。
- 筝声:代表音乐、美好与情感的交织。
- 雁群:象征愁绪与不安,飞行的参差暗含心境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龙山宴”象征什么? A. 欢乐的聚会
B. 悲伤的离别
C. 寂静的夜晚
答案:A -
“筝声远”中所表现的情感是? A. 喜悦
B. 孤独与思念
C. 兴奋
答案:B -
诗中“参差雁”主要象征什么? A. 和谐
B. 亲密
C. 愁苦与不安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苏轼的《点绛唇》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皆表达思念之情,但苏轼更侧重于时间的流逝与愁苦,而李清照则着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唐宋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基础》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点绛唇》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