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南春望》
时间: 2025-01-23 13:31: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汉南春望 薛能 〔唐代〕 独寻春色上高台,三月皇州驾未回。 几处松筠烧后死,谁家桃李乱中开。 奸邪用法原非法,唱和求才不是才。 自古浮云蔽白日,洗天风雨几时来。
白话文翻译:
独自登上高台寻找春色,三月的皇城车驾尚未归来。 几处松竹在火灾后枯死,谁家的桃李在混乱中绽放。 奸邪之人滥用法律本就不合法,唱和以求才并非真正的才。 自古以来浮云遮蔽了白日,洗净天空的风雨何时到来。
注释:
- 独寻春色:独自寻找春天的美景。
- 高台:指高处的观景台。
- 三月皇州:指三月的京城。
- 驾未回:指皇帝的车驾尚未归来。
- 松筠:松树和竹子,象征坚韧。
- 烧后死:指在火灾后枯死。
- 乱中开:在混乱中绽放。
- 奸邪用法:奸邪之人滥用法律。
- 原非法:本就不合法。
- 唱和求才:通过唱和来求取人才。
- 不是才:并非真正的才能。
- 浮云蔽白日:比喻奸邪之人遮蔽了正直之人。
- 洗天风雨:比喻清除奸邪的正义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字大拙,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他的诗风清新,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此诗可能是在他观察到社会动荡、奸邪当道的情况下,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薛能观察到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奸邪当道的情况下,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渴望和对正义力量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景中的松竹与桃李,隐喻了社会的正邪对立。松竹的“烧后死”象征了正直之士在奸邪势力的压迫下遭受的苦难,而桃李的“乱中开”则暗示了即使在混乱中,美好和希望依然存在。诗中的“奸邪用法原非法”直接批评了奸邪之人的不法行为,而“自古浮云蔽白日”则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表达了对正义终将到来的信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清明政治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独寻春色上高台”:诗人独自登上高台,寻找春天的美景,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 “三月皇州驾未回”:三月的京城,皇帝的车驾尚未归来,暗示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 “几处松筠烧后死”:几处松竹在火灾后枯死,象征了正直之士在奸邪势力的压迫下遭受的苦难。
- “谁家桃李乱中开”:谁家的桃李在混乱中绽放,暗示了即使在混乱中,美好和希望依然存在。
- “奸邪用法原非法”:奸邪之人滥用法律本就不合法,直接批评了奸邪之人的不法行为。
- “唱和求才不是才”:通过唱和来求取人才并非真正的才能,表达了对虚伪才能的鄙视。
- “自古浮云蔽白日”:自古以来浮云遮蔽了白日,比喻奸邪之人遮蔽了正直之人。
- “洗天风雨几时来”:洗净天空的风雨何时到来,表达了对正义力量终将到来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浮云蔽白日”比喻奸邪之人遮蔽了正直之人。
- 拟人:“松筠烧后死”和“桃李乱中开”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命运。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几处松筠烧后死,谁家桃李乱中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清明政治的渴望。诗中表达了对正直之士的同情,对奸邪之人的批评,以及对正义力量终将到来的信念。
意象分析:
- 松筠:象征坚韧和正直,但在火灾后枯死,象征正直之士在奸邪势力的压迫下遭受的苦难。
- 桃李:象征美好和希望,即使在混乱中也能绽放,暗示了即使在困境中,美好和希望依然存在。
- 浮云:比喻奸邪之人,遮蔽了正直之人,象征社会的黑暗面。
- 白日:比喻正直之人,被浮云遮蔽,象征正义被压抑。
- 洗天风雨:比喻清除奸邪的正义力量,象征对清明政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松筠烧后死”象征了什么? A. 自然灾害 B. 正直之士的苦难 C. 春天的美景 D. 社会的动荡 答案:B
-
“自古浮云蔽白日”中的“浮云”比喻什么? A. 自然现象 B. 奸邪之人 C. 正直之人 D. 社会动荡 答案:B
-
诗中的“洗天风雨几时来”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灾害的担忧 B. 对清明政治的渴望 C. 对春天的期待 D. 对社会动荡的无奈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以春景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和对清明政治的渴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薛能的《汉南春望》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以春景为背景,但薛能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清明政治的渴望,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唐代诗歌的详细历史背景和文学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