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欢娘(八岁善吹笙)》

时间: 2025-01-11 20:08:38

一束龙吟细竹枝,青娥擎在手中吹。

当时纵使双成在,不得如伊是小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欢娘(八岁善吹笙) 薛能 〔唐代〕 一束龙吟细竹枝,青娥擎在手中吹。 当时纵使双成在,不得如伊是小时。

白话文翻译: 一束细竹枝发出龙吟般的声响,青娥手持着它在手中吹奏。 即便当时有双成在旁,也无法像她这般在幼小时就如此出色。

注释:

  • 龙吟:形容声音悠扬,如龙吟般动听。
  • 细竹枝:指笙的吹管部分。
  • 青娥:指年轻的女子,这里特指欢娘。
  • 双成:指传说中的仙女董双成,这里比喻其他才艺出众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生活细节,表达情感真挚。此诗赞美了一位八岁便擅长吹笙的小女孩欢娘,展现了诗人对天赋与才华的赞赏。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观赏欢娘表演时即兴所作,旨在表达对欢娘才华的惊叹和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赞美了一位年仅八岁却已擅长吹笙的小女孩欢娘。首句“一束龙吟细竹枝”,以“龙吟”形容笙声的悠扬动听,形象生动。次句“青娥擎在手中吹”,直接描绘了欢娘吹笙的情景,青娥的形象与笙声相映成趣。后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欢娘在幼小时就展现出的非凡才华,即便有其他才艺出众的人在旁,也无法与之相比。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天赋与才华的赞赏。

诗词解析:

  • 首句通过“龙吟”这一形象的比喻,赋予了笙声以生命和动感,使得整个场景生动起来。
  • 次句直接描绘了欢娘吹笙的动作,青娥的形象与笙声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 后两句通过对比和假设,强调了欢娘的独特和出众,即便有其他才艺出众的人在旁,也无法与之相比,突出了欢娘的非凡才华。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龙吟”比喻笙声,增强了声音的形象感。
  • 对比:通过“纵使双成在”与“不得如伊是小时”的对比,突出了欢娘的独特才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天赋与才华的赞赏,通过描绘欢娘吹笙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她在幼小时就展现出的非凡才华的惊叹和赞美。

意象分析:

  • 龙吟:象征着声音的悠扬和动听,增强了笙声的形象感。
  • 青娥:象征着年轻和美丽,与笙声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龙吟”用来形容什么? A. 笙声 B. 竹枝 C. 青娥 D. 双成

  2. 诗中的“青娥”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欢娘 C. 双成 D. 其他才艺出众的人

  3. 诗中提到的“双成”是指谁? A. 欢娘 B. 诗人自己 C. 仙女董双成 D. 其他才艺出众的人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诗词对比: 可以将薛能的这首诗与杜甫的《赠花卿》进行对比,两者都涉及对年轻才艺的赞美,但风格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全唐诗》、《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