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曲歌辞。柘枝词三首》
时间: 2025-01-11 20:05: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舞曲歌辞。柘枝词三首 薛能 〔唐代〕
同营三十万,震鼓伐西羌。 战血粘秋草,征尘搅夕阳。 归来人不识,帝里独戎装。 悬军征拓羯,内地隔萧关。 日色昆仑上,风声朔漠间。 何当千万骑,飒飒贰师还。 意气成功日,春风起絮天。 楼台新邸第,歌舞小婵娟。 急破催摇曳,罗衫半脱肩。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三十万大军共同驻扎,战鼓震天讨伐西羌。 战士的鲜血染红了秋草,征战的尘土搅乱了夕阳。 归来时人们已不认识,在帝都中独自穿着戎装。 远征拓羯的军队,内地与边关相隔遥远。 日光照耀在昆仑山上,风声在广阔的沙漠中回响。 何时才能有千万骑兵,像贰师将军那样凯旋而归。 意气风发成功之日,春风吹起柳絮飘扬。 新建的楼台府邸,歌舞升平,小婵娟轻歌曼舞。 急促的节奏催人摇曳,罗衫半脱露出肩膀。
注释
字词注释:
- 同营:共同驻扎。
- 震鼓:战鼓声震天。
- 西羌:古代西部的羌族。
- 征尘:征战时扬起的尘土。
- 帝里:帝都,指长安。
- 悬军:远征的军队。
- 拓羯:古代西域的一个民族。
- 萧关:古代边关名。
- 昆仑:昆仑山,古代神话中的神山。
- 朔漠:北方的沙漠。
- 贰师:指汉代名将李广利率领的军队。
- 意气:意气风发。
- 絮天:柳絮飘扬的天空。
- 婵娟:美丽的女子。
- 急破:急促的节奏。
- 摇曳:摇摆。
典故解析:
- 贰师还:指汉代名将李广利率领的军队凯旋而归,这里用来比喻希望军队胜利归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边塞诗,也有细腻的闺怨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边塞战争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感慨和对胜利归来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边塞战争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豪迈的语言,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英勇。诗中“战血粘秋草,征尘搅夕阳”一句,以血染秋草、尘土搅乱夕阳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惨烈。而“何当千万骑,飒飒贰师还”则表达了诗人对胜利归来的深切期盼。后半部分则转向歌舞升平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两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同营三十万,震鼓伐西羌。”:描绘了大军驻扎的壮观场面,战鼓震天,讨伐西羌。
- “战血粘秋草,征尘搅夕阳。”:通过战血染秋草、征尘搅夕阳的意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
- “归来人不识,帝里独戎装。”:表达了战士归来时人们已不认识,独自穿着戎装的孤独。
- “悬军征拓羯,内地隔萧关。”:描绘了远征拓羯的军队,内地与边关相隔遥远。
- “日色昆仑上,风声朔漠间。”:通过日光照昆仑、风声在沙漠中的意象,展现了边塞的辽阔。
- “何当千万骑,飒飒贰师还。”:表达了诗人对胜利归来的期盼。
- “意气成功日,春风起絮天。”:描绘了胜利之日,春风吹起柳絮的景象。
- “楼台新邸第,歌舞小婵娟。”:转向歌舞升平的场景,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两面。
- “急破催摇曳,罗衫半脱肩。”:通过急促的节奏和摇曳的舞姿,描绘了歌舞的生动场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战血粘秋草”将战血比作粘在秋草上的红色。
- 拟人:如“征尘搅夕阳”将征尘拟人化,仿佛在搅动夕阳。
- 对仗:如“日色昆仑上,风声朔漠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战争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感慨和对胜利归来的期盼,同时也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两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战血:象征战争的残酷。
- 秋草:象征生命的脆弱。
- 征尘:象征战争的艰辛。
- 夕阳:象征时光的流逝。
- 昆仑:象征边塞的辽阔。
- 朔漠:象征边塞的荒凉。
- 春风:象征和平与希望。
- 柳絮:象征春天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战血粘秋草”一句,战血象征什么? A. 战争的残酷 B. 战士的英勇 C. 生命的脆弱 D. 时光的流逝
-
诗中“何当千万骑,飒飒贰师还”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争的恐惧 B. 对胜利归来的期盼 C. 对边塞的感慨 D. 对和平的向往
-
诗中“楼台新邸第,歌舞小婵娟”描绘了什么场景? A. 战争的残酷 B. 战士的英勇 C. 歌舞升平 D. 边塞的荒凉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战争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感慨。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意象,展现了边塞的辽阔。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与薛能《舞曲歌辞。柘枝词三首》:两者都描绘了边塞战争的场景,但王昌龄的诗更多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感慨,而薛能的诗则更多表达了诗人对胜利归来的期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鉴赏辞典》:对唐代诗歌进行了详细的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薛能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