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褒城驿池》
时间: 2025-01-11 21:52: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褒城驿池 薛能 〔唐代〕
池馆通秦槛向衢, 旧闻佳赏此踟蹰。 清凉不散亭犹在, 事力何销舫已无。 钓客坐风临岛屿, 牧牛当雨食菰蒲。 西川吟吏偏思葺, 只恐归寻水亦枯。
白话文翻译
池馆连接着秦朝的栏杆,面向街道, 曾经听说这里风景优美,让人徘徊不前。 清凉的亭子依旧存在, 但曾经繁忙的船只已不复存在。 钓鱼的人坐在风中,靠近岛屿, 牧牛的人在雨中吃着菰蒲。 西川的吟游诗人特别想修缮这里, 只怕回来时水也已经干涸。
注释
- 池馆:指池塘边的馆舍。
- 通秦槛:连接着秦朝时期的栏杆。
- 踟蹰:徘徊不前。
- 清凉不散亭:指一个清凉的亭子,依然存在。
- 事力何销舫已无:曾经繁忙的船只已不复存在。
- 钓客:钓鱼的人。
- 牧牛:放牛。
- 菰蒲:一种水生植物,可食用。
- 西川吟吏:指西川的吟游诗人。
- 思葺:想修缮。
- 归寻水亦枯:担心回来时水也已经干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约817-880),唐代诗人,字大拙,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尤擅长七言律诗。薛能的诗歌在当时颇受欢迎,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薛能在游览褒城驿池时所作。褒城驿池曾是古代交通要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风景优美,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里的繁华已不复存在。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繁华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褒城驿池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时光流逝带来的变迁。诗中“清凉不散亭犹在,事力何销舫已无”一句,通过对亭子和船只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无情。诗人通过对钓鱼人和牧牛人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变迁感。最后两句“西川吟吏偏思葺,只恐归寻水亦枯”,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对过往的怀念,情感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池馆通秦槛向衢:池塘边的馆舍连接着秦朝时期的栏杆,面向街道。
- 旧闻佳赏此踟蹰:曾经听说这里风景优美,让人徘徊不前。
- 清凉不散亭犹在:一个清凉的亭子依然存在。
- 事力何销舫已无:曾经繁忙的船只已不复存在。
- 钓客坐风临岛屿:钓鱼的人坐在风中,靠近岛屿。
- 牧牛当雨食菰蒲:牧牛的人在雨中吃着菰蒲。
- 西川吟吏偏思葺:西川的吟游诗人特别想修缮这里。
- 只恐归寻水亦枯:只怕回来时水也已经干涸。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亭子和船只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无情。
- 拟人:将钓鱼人和牧牛人的活动拟人化,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褒城驿池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繁华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池馆:象征着过往的繁华。
- 清凉不散亭:象征着不变的清凉。
- 钓客:象征着宁静的生活。
- 牧牛:象征着田园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清凉不散亭犹在”中的“亭”指的是什么? A. 一个清凉的亭子 B. 一个古老的亭子 C. 一个新建的亭子 D. 一个废弃的亭子
-
诗中“事力何销舫已无”表达了什么意思? A. 船只依然繁忙 B. 船只已不复存在 C. 船只正在修缮 D. 船只被遗忘了
-
诗中“西川吟吏偏思葺”中的“吟吏”指的是什么? A. 西川的官员 B. 西川的诗人 C. 西川的学者 D. 西川的商人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薛能《题褒城驿池》与杜甫《春望》:两者都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薛能的部分诗作。
- 《唐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薛能诗作的详细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