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法宝禅师》
时间: 2025-01-26 04:04: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法宝禅师
作者:陈师道 〔宋代〕
平生夫铁脚,道价喧宇宙。
望礼东南云,吾今独何后。
晚始识其子,瑶林一枝秀。
初闻饮光笑,复作空生瘦。
今年退后禅,袖手不肯叉。
真成菩萨魔,未免化城咎。
白月悬清光,大锺得辞扣。
知止一何勇,随缘岂无复。
丰台两禅子,三请期一觏。
翩然挈瓶盂,百里往相就。
古寺风雨余,触目初邂逅。
夙昔有静缘,欢然宛如旧。
教我早自异,业成谁得救。
世故已备尝,踌躇复何候。
钻火勿停手,时来自渠透。
殷懃礼白足,吾为太山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法宝禅师的送别之情。诗人回顾自己的人生,感慨道理的传播如同铁脚般坚韧而响亮。他仰望东南方的云朵,思考自己将何去何从。晚年才认识禅师的弟子,犹如瑶林中的一枝秀美的花。初听禅师的笑声,感到如饮甘露,而后又觉得空虚而瘦弱。今年与禅师的交流中,自己却不愿意插手,真成了菩萨的化身,无法避免世间的过失。白月高悬,清光四射,钟声悠扬而去。知止而勇敢,随缘而生,人生的种种岂能一味追求。丰台的两位禅师,三次邀请我相见,翩然而至,携带着瓶盂,踏上百里之行。古寺余风细雨,初次相遇的感觉依旧如昔日静谧的缘分。教我早日自我超越,事业成就又能有谁得救呢?世间的种种经历我已尝遍,犹豫不决又能等待什么呢?在火焰中奋斗,切勿停手,时光总会带来转机。殷切的礼仪如同白足,吾心如同太山之流。
注释
- 铁脚:比喻坚定不移的意志。
- 道价:指道理的价值。
- 瑶林:美好的树林,象征着珍贵和纯洁。
- 饮光:形容饮用光明的滋养,暗指禅理的启发。
- 菩萨魔:指的是菩萨的化身与世俗中魔障的冲突。
- 丰台:指丰台地区,与禅师的交流地理位置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师道(约1040-1115),字希夷,号惟庵,宋代诗人,崇尚道理,作品多涉及哲理与禅宗,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诗人与法宝禅师即将分别之际,表达了对禅宗思想的敬仰与对友人的不舍。
诗歌鉴赏
这首《送法宝禅师》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邃的哲理探讨,展现了作者对禅宗的理解与思考。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铁脚”、“瑶林”、“白月”等,构建出一幅充满禅意的画面,使读者不仅仅是感受到了送别的情感,也体悟到了人生的哲理。
全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对仗的方式,展现出诗人在写作上的严谨。通过“晚始识其子,瑶林一枝秀”,描述了作者与禅师相识的晚,表达了对机缘的珍视。同时,诗中对“知止一何勇,随缘岂无复”的思考,反映了禅宗的核心思想:对于人生的态度应是随缘而行,而非强求。
整首诗情感深厚,既有对友人的眷恋,也有对自我修行的反思。诗人在送别中展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似乎已经超越了生死离别的痛苦,达到了心灵的宁静与解脱。这种对人生的豁达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鼓舞人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平生夫铁脚,道价喧宇宙”:表现作者对人生信念的坚定与道理的广泛传播。
- “望礼东南云,吾今独何后”:思考自己在道理上的追求与未来的方向。
- “晚始识其子,瑶林一枝秀”:晚年才认识禅师弟子,感慨缘分的珍贵。
- “初闻饮光笑,复作空生瘦”:初闻禅理如饮甘露,后感到内心空虚。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与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围绕着人生的哲理与自我修行,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了禅宗的智慧。
意象分析
- 铁脚:象征着坚定的信念与不屈的精神。
- 瑶林:象征着高洁与美好的事物。
- 白月:象征着清明与宁静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铁脚”象征什么?
- A. 坚定的信念
- B. 软弱的意志
- C. 短暂的生命
答案:A
-
“瑶林一枝秀”中“瑶林”指的是什么?
- A. 贫瘠的土地
- B. 美好的树林
- C. 荒凉的山谷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白月”象征着什么?
- A. 杂乱与混沌
- B. 清明与宁静
- C. 痛苦与悲伤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陈师道与王勃的送别诗都表现了对友人的眷恋,但陈师道更注重哲理的探讨,而王勃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侧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禅宗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