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飞鸣屋上鸟,入我梦中听。
迟明月方昃,平晓风更静。
游云四山幕,止水万象镜。
身如走空尘,南北了不定。
白话文翻译:
屋顶上的鸟儿在鸣叫,仿佛在我梦中回响。
天色刚刚明亮,月亮已经偏西,清晨的微风愈加平静。
漂浮的云彩如同四周的山峦在幕布上,
静止的水面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万物。
我的身体仿佛在空中漂浮,南北方向也无法确定。
注释:
- 飞鸣:鸟儿的鸣叫声,形容声音清脆。
- 昃:指太阳偏西,时间渐晚。
- 平晓:清晨,时间平静而安宁。
- 游云:漂浮的云,象征变化无常。
- 止水:静止的水面,喻意宁静。
- 空尘:空中浮尘,象征着漂泊和不定。
典故解析:
本诗虽未直接涉及具体典故,但其意象中包含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关系的探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早行》创作于一个清晨,诗人正值出行之际,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迷茫。此时的环境与个人情绪交织,使得诗人对生命的思考愈加深刻。
诗歌鉴赏:
《早行》是一首描绘清晨自然景象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晨光中鸟鸣、清风、游云、静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诗的开头以“飞鸣屋上鸟”引入,简单却富有画面感,立刻让人感受到清晨的生动。接着“迟明月方昃”一句,描绘出时间的推移,暗示着白天即将来临,而“平晓风更静”则进一步加强了清晨的宁静,给人一种安详的感觉。
“游云四山幕,止水万象镜”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云彩如同幕布,水面如同镜子,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最后两句“身如走空尘,南北了不定”,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迷惘与漂泊感,虽然外界宁静,但心中的不安和不确定感却愈加明显。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深刻而富有哲理,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飞鸣屋上鸟:描绘早晨鸟鸣的情景,展现自然活力。
- 入我梦中听:表现诗人对梦的思考,隐喻对人生的迷茫。
- 迟明月方昃:时间的推移,象征着人生的流逝。
- 平晓风更静:清晨的风静谧,传达一种宁静的氛围。
- 游云四山幕:云彩的变化无常,象征人生的无常。
- 止水万象镜:静水如镜,意象深远,表现对外界的观察。
- 身如走空尘:诗人感到漂泊不定,体现内心的迷惘。
- 南北了不定:北南方向不明确,象征人生道路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比作幕布,将水面比作镜子,展示自然的和谐美。
- 拟人:鸟鸣仿佛进入梦中,增强了情感的亲切感。
- 对仗:如“游云四山幕,止水万象镜”,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清晨的宁静自然,表达人生的迷茫与不确定,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诗中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学的感悟,具有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鸟:象征自由与生命的活力。
- 月: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云:象征变化与不确定性。
- 水:象征宁静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屋上鸟”所象征的是什么? a) 自由
b) 悲伤
c) 压力 -
“平晓风更静”中的“静”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烦躁
b) 宁静
c) 激动 -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a) 自信
b) 迷惘
c) 快乐
答案:
- a) 自由
- b) 宁静
- b) 迷惘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自然景象,但更加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
-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同样以春天为主题,表现出对春天的欣喜与生机勃勃的景象,与《早行》的宁静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弥逊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