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相少师李公挽诗》

时间: 2025-02-04 15:32:12

白发陈雷旧,交情贵不渝。

诗笺留晓炬,书雁聚春芦。

忧国言犹在,知心道子孤。

江皋一襟泪,不复见夷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故相少师李公挽诗
白发陈雷旧,交情贵不渝。
诗笺留晓炬,书雁聚春芦。
忧国言犹在,知心道子孤。
江皋一襟泪,不复见夷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李公的深切怀念和对友谊的珍视。白发已显,曾经的岁月如雷声般回响,彼此的情谊始终不变。留下的诗笺犹如晨曦中的烛光,书信如同大雁聚集在春天的芦苇丛中。忧国之言依然在心中回响,但知心的朋友如今已孤独无依。在江边感慨流泪,再也无法见到曾经的挚友夷吾。

注释:

  • 白发:形容年纪已大,经历沧桑。
  • 陈雷:旧时的雷声,象征回忆与往事。
  • 交情:友谊、情谊。
  • 晓炬:清晨的烛光,象征希望与记忆。
  • 书雁:书信如大雁,寓意远方的思念。
  • 春芦:春天的芦苇,象征生机与希望。
  • 忧国言:忧国之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 道子:知心朋友。
  • 江皋:江边,寓意思索与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友谊和忧国情怀为题材,擅长表达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挽诗是李弥逊为悼念故友李公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李公的生平为背景,运用简练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展示了深厚的友谊和对故人的怀念。开头以“白发陈雷旧”引入,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对往事的追忆,接着通过“交情贵不渝”强调了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展现出对友谊的珍视和无法磨灭的感情。

“诗笺留晓炬,书雁聚春芦”一联则描绘了诗人与李公的交流与情感的寄托。诗笺与书信构成了两人之间思念的桥梁,像晨光中的烛火一样温暖而明亮。随后的“忧国言犹在,知心道子孤”则突显了诗人在忧国之情与孤独之间的复杂心理,知音难觅的惆怅让人倍感沉重。

最后,以“江皋一襟泪”结束,情感达到高潮,诗人站在江边,泪水涟涟,不再见到昔日的挚友。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谊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友谊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发陈雷旧”:年华已逝,往昔如雷声般响亮。
  2. “交情贵不渝”:相互的情谊始终未变,弥足珍贵。
  3. “诗笺留晓炬”:留存的诗篇如同晨光中的烛火,温暖而明亮。
  4. “书雁聚春芦”:书信如同春天的雁群,寄托着思念。
  5. “忧国言犹在”:对国家的忧虑依然存在。
  6. “知心道子孤”:知心的朋友如今已孤独无依。
  7. “江皋一襟泪”:在江边流下的泪水,寄托着无尽的思念。
  8. “不复见夷吾”:再也无法见到昔日的挚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笺比作晓炬,书信比作书雁,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同时流露出对家国命运的忧虑,情感深沉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发:象征年华的流逝与沧桑感。
  • 晓炬:象征希望与温暖的记忆。
  • 书雁:象征思念与远方的沟通。
  • 江皋:象征情感的寄托与孤独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发陈雷旧”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友谊的珍贵
    • B. 时间的流逝
    • C. 乡愁
  2. “忧国言犹在”中的“忧国”指的是什么?

    • A. 个人情感
    • B. 国家命运
    • C. 友谊
  3. “江皋一襟泪”表现了诗人的何种心情?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对,李弥逊的《故相少师李公挽诗》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友谊的悼念,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感叹。两者在情感深度和历史背景上各具特色,但同样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友谊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