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愧无一缕破双团,
惯下姜盐枉肺肝。
誓酒不应忘此老,
论诗宁肯乞麤官。
白话文翻译:
我感到羞愧,连一缕烟火也没有,
习惯性地用姜和盐来抚慰内心的苦闷。
我发誓喝酒时不应忘记这位老者,
谈论诗歌宁愿乞讨粗糙的官职。
注释:
- 愧:感到羞愧。
- 一缕:一丝,一点。
- 破:这里指烟火或炊烟。
- 双团:双团,指的是双团圆的形象,通常指团圆的家。
- 惯:习惯,常常。
- 姜盐:姜和盐,常用来调味,也可引申为日常生活中的琐事。
- 枉:徒然,白白地。
- 肺肝:比喻心情或情感,常用来形容内心的痛苦。
- 誓酒:发誓喝酒。
- 忘此老:不应忘记这位老者的教诲或情谊。
- 论诗:讨论诗歌。
- 宁肯:宁愿,情愿。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未明显引用古典典故,但反映了古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友情和师长的重视,体现了一种传统的文化价值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字子恭,号墨山,晚号墨客。与李清照、陆游等人齐名,以词、诗见长,作品常表现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创作背景:
《寄豫章公三首》系列诗作是陈师道在与友人交往中表达的情感,主要反映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己生活境遇的反思。诗中提到的“此老”可能是他生活中的一位长辈或朋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陈师道的《寄豫章公三首》通过对日常生活琐事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情感。在这首诗中,作者用“愧无一缕破双团”开篇,表达了对自己生活状态的自责与反思;他意识到自己对生活的无能为力,甚至连烟火的温暖都无法追求。接着,他提到“惯下姜盐枉肺肝”,似乎是在用平常的调味品来抚慰内心的苦闷,显示出一种无奈和对琐碎生活的接受。
在后两句中,诗人发誓要记住这位老者的教诲,尽管生活艰难,仍然愿意与人交流诗歌。这里体现出他对诗歌的热爱,以及对友谊、师长的珍视。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浓厚的人情味,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对生活的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愧无一缕破双团:作者自责,感到生活贫乏,连一点温暖的气息都没有,这里“破双团”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温暖。
- 惯下姜盐枉肺肝:常用姜盐调味,但内心却无所依靠,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无奈。
- 誓酒不应忘此老:在喝酒时,作者提醒自己不要忘记那位老者,传达出对朋友的感激与怀念。
- 论诗宁肯乞麤官:即使生活艰难,也愿意为讨论诗歌而甘愿乞讨官职,表达出对诗歌的热爱。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比和排比的手法,通过生活的琐碎与诗歌的高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诗人情感的深度。同时,运用了隐喻手法,用“姜盐”象征生活的调味,表达生活的平淡与乏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友谊的重视以及对生活困境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诗歌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团:象征家庭的团圆与温暖。
- 姜盐:日常生活的琐碎,隐喻对平淡生活的接受。
- 酒:友情与社交的象征,代表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愧无一缕破双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感到温暖
B. 感到羞愧
C. 感到快乐 -
“誓酒不应忘此老”中的“此老”指的是? A. 朋友
B. 师长
C. 家人 -
诗中“姜盐”所象征的是? A. 生活的高雅
B. 日常生活的琐碎
C. 诗歌的美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陈师道与杜甫的作品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友情的珍视,但杜甫的诗更倾向于社会现实的反映,而陈师道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陈师道的《寄豫章公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