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捕狼
一狼将四子,二岭走千羊。
意得无前敌,时乖阙後防。
宁知射生手,已发弩机张。
会使乌鸢饱,空令豺虎伤。
白话文翻译:
捕狼这首诗表达了一个猎手面对狼的情景。诗中描绘了一只狼带着四只小狼,狼在山岭间奔跑,追逐着成群的羊。猎手感到有些得意,认为没有敌人来阻挡他的猎捕,但实际上却忽视了后方的潜在威胁。猎手不知自己已经被生手的射手所盯上,弩机已经拉紧,随时可以发射。结果,虽说可以让乌鸢(指捕鸟的鸟类)吃饱,但却让豺虎受了伤。
注释:
- 一狼将四子:意为一只狼带着四只幼狼。此句展示了狼的家庭和捕猎的情境。
- 二岭走千羊:二岭指的是两座山岭,千羊则指成千上万只羊,形象地描绘了狼在猎食的场景。
- 意得无前敌:猎人觉得没有前方的敌人,可以放心捕猎。
- 时乖阙後防:时运不济,后方防备却缺失,暗示猎人对周围环境的忽视。
- 射生手:指的是射箭的手,生手意为新手或未熟练的射手。
- 已发弩机张:弩机已经拉紧,准备发射,象征着潜在的危险。
- 会使乌鸢饱,空令豺虎伤:乌鸢饱食而豺虎受伤,隐喻在捕猎中可能造成的意外后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受到后人的推崇。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捕狼这一诗作,可能是在猎取狼等野兽的过程中,反映出猎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存环境的思考。这首诗在描绘捕猎场景的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态度的警示。
诗歌鉴赏:
《捕狼》以生动的描绘和紧凑的叙事结构,展现了猎人与狼的斗智斗勇。诗中狼的形象不仅是野性的象征,更反映了生存竞争的残酷。整体上,诗人通过对捕猎过程的反思,揭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危险。
诗的开头,通过狼与其幼子的组合,体现了生存的繁衍与竞争。接着,千羊的描写则增强了场景的紧迫感,仿佛生死攸关。在猎人的自信与敌人潜伏的对比中,诗人巧妙地表现出人类常常忽视的后方威胁,警示人们在追求成功时,亦需留意可能的隐患。
最后两句通过乌鸢与豺虎的对比,传达了捕猎带来的双重性:一方面是获取食物的满足,另一方面是对其他生物的伤害。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捕猎的描绘,更是对生命伦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狼将四子:表现了狼的家庭和捕猎的情境,暗示生存的残酷。
- 二岭走千羊:生动地描绘出狼的猎食过程,营造出紧张氛围。
- 意得无前敌:表现猎人的自信,反映出对环境的轻视。
- 时乖阙後防:警示猎人缺乏防备,容易遭受意外。
- 宁知射生手:强调了猎人对周围环境的忽视。
- 已发弩机张:象征潜在的危险,暗示猎人面临的威胁。
- 会使乌鸢饱,空令豺虎伤:反映捕猎的双重性,揭示了生命的复杂性。
修辞手法:
- 比喻:狼与猎人的争斗比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使其更具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警示猎人,强调在追求成功与生存的过程中,必须时刻警惕潜在的威胁,反映出人生中的无常与不确定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狼:象征野性与竞争。
- 羊:代表脆弱的生存者。
- 乌鸢:象征捕食者和生存者之间的关系。
- 豺虎:代表潜在的威胁和竞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捕狼》诗中的"一狼将四子"指的是什么?
- A. 一只狼带着四只幼狼
- B. 一只狼追逐四只羊
- C. 一只狼在山上
- D. 一只狼被猎人射杀
-
诗中提到的“宁知射生手”主要表达了猎人对什么的忽视?
- A. 自己的能力
- B. 其他猎人的威胁
- C. 自然的力量
- D. 野兽的智慧
-
诗中的“会使乌鸢饱,空令豺虎伤”意味着什么?
- A. 捕猎成功
- B. 捕猎带来的双重性
- C. 自然的平衡
- D. 生存的残酷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狼》 by 杜甫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by 陆游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狼》与陈师道的《捕狼》均描写了人与狼的斗争,但杜甫更侧重于对社会的批判,而陈师道则关注于生存与竞争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陈师道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