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其四》

时间: 2025-01-27 05:47:50

閒阶斗草,汇群芳无数。

姹紫嫣红浅深处。

拈来开笑口,若个称强,难觅对、只把枯肠输数。

篱根儿女散,𧍓咽蝉嘶,多少秋怀向秋诉。

拭点点啼痕,欲寄还疑,天涯有、美人迟暮。

奈一夜、残荷雨潇潇,真听到消魂,不如归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 其四
作者: 张克家

閒阶斗草,汇群芳无数。姹紫嫣红浅深处。拈来开笑口,若个称强,难觅对只把枯肠输数。篱根儿女散,咽蝉嘶,多少秋怀向秋诉。拭点点啼痕,欲寄还疑,天涯有美人迟暮。奈一夜残荷雨潇潇,真听到消魂,不如归去。


白话文翻译

在闲暇的台阶上,斗草的景象无数,美丽的花朵姹紫嫣红,色彩深浅交错。我拈花而笑,欲说谁最强,却难以寻觅那个人,只能把心中感慨诉说。篱笆根下,儿女已各分东西,蝉鸣声中,多少秋天的思绪向秋天倾诉。轻轻拭去脸上的泪痕,想要寄情,却又犹豫不决,天涯之远,有美人正值迟暮。奈何一夜秋雨潇潇,听得那凄凉的声音,不如归去故乡。


注释

  • 閒阶斗草:指在台阶上闲聊、斗草,描绘轻松愉快的场景。
  • 姹紫嫣红:形容花色丰富,色彩鲜艳。
  • 枯肠:意指枯竭的情感,表达无奈与愁苦。
  • 咽蝉嘶:蝉鸣声在咽喉中回响,表达浓厚的秋意。
  • 点点啼痕:指泪痕,传达悲伤情绪。

典故解析

  • 天涯有美人迟暮:此句引申出对美人衰老的感慨,常见于古诗词中,寓意岁月无情。
  • 残荷:指秋天的荷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凋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克家,近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风格清新自然,常以花鸟虫鱼等为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洞仙歌 其四》创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洞仙歌 其四》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画面感的诗作。诗中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并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在“閒阶斗草,汇群芳无数”中,诗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仿佛让人置身于花海之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美好。然而,随着“篱根儿女散,咽蝉嘶”的描写,诗人转向对秋天的感伤,儿女各自分散,生命的无常让人感到惆怅。

诗中的“欲寄还疑”展现了复杂的情感,寄托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失去的惋惜。整体来看,诗歌在描写自然美的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閒阶斗草,汇群芳无数。
    • 描绘了在闲暇时光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群花争艳。
  2. 姹紫嫣红浅深处。
    • 形容花色的丰富多样,展现出自然的美。
  3. 拈来开笑口,若个称强,难觅对只把枯肠输数。
    • 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的喜悦,但又无法找到真正的知音,感到心中无奈。
  4. 篱根儿女散,咽蝉嘶,多少秋怀向秋诉。
    • 通过蝉鸣来传达秋天的凄凉,表达对离散的感伤。
  5. 拭点点啼痕,欲寄还疑,天涯有美人迟暮。
    • 泪痕的拭去象征着放下与寄情,然而又对远方的美人感到惋惜。
  6. 奈一夜残荷雨潇潇,真听到消魂,不如归去。
    • 秋雨带来的凄凉感受,让人思念故乡,表达了对归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残荷”比喻美好事物的凋零与失去。
  • 拟人:通过“咽蝉嘶”赋予蝉鸣以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 对仗:在句式上形成对称,增加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真挚流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斗草:象征青春的游戏与欢乐。
  • 姹紫嫣红:代表生命的活力与美丽。
  • 蝉鸣:象征秋天的到来与时光的流逝。
  • 残荷:暗示美好的事物逐渐消逝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姹紫嫣红”主要描绘了什么? A. 秋天的景象
    B. 花的色彩
    C. 离别的情感
    D. 诗人的心情

  2. “奈一夜残荷雨潇潇”中的“残荷”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美好的消逝
    C. 对故乡的思念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李清照的作品多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张克家的作品则更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与情感的结合。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