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待制湖楼》

时间: 2025-01-11 05:42:12

何处飞来缥缈中,人间惟有画图同。

两层帘幕垂无地,一片笙箫起半空。

岩竹倒添秋水碧,渚莲平接夕阳红。

游人未达蒙庄旨,虚倚栏干面面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陈待制湖楼 赵师秀 〔宋代〕

何处飞来缥缈中,人间惟有画图同。 两层帘幕垂无地,一片笙箫起半空。 岩竹倒添秋水碧,渚莲平接夕阳红。 游人未达蒙庄旨,虚倚栏干面面风。

白话文翻译:

不知从何处飞来的楼阁在缥缈之中,人间只有画中的景象能与之相比。 两层帘幕垂下,似乎没有触及地面,一片笙箫声从半空中升起。 岩石旁的竹子倒映在秋水中,显得更加碧绿,水边的莲花与夕阳的红光相接。 游人未能领悟庄子的深意,只是空虚地倚着栏杆,感受着四面八方的风。

注释:

  • 缥缈:形容隐约、不清晰的样子。
  • 帘幕:指楼阁的窗帘和帷幕。
  • 笙箫:古代的乐器,这里指音乐声。
  • 岩竹:岩石旁的竹子。
  • 渚莲:水边的莲花。
  • 蒙庄:指庄子,古代哲学家。
  • 面面风:四面八方的风。

典故解析:

  • 蒙庄旨:指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师秀,字子美,宋代诗人,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描绘了一幅超脱尘世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游览某处风景名胜时所作,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世俗的超脱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超脱尘世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首联以“缥缈”形容楼阁,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与“画图”相比,更显其超凡脱俗。颔联和颈联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绘,如“帘幕垂无地”、“笙箫起半空”、“岩竹倒添秋水碧”、“渚莲平接夕阳红”,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脱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尾联则通过“游人未达蒙庄旨”一句,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美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庄子哲学思想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山水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处飞来缥缈中,人间惟有画图同。

    • 首联以“缥缈”形容楼阁,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与“画图”相比,更显其超凡脱俗。
  2. 两层帘幕垂无地,一片笙箫起半空。

    • 颔联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绘,如“帘幕垂无地”、“笙箫起半空”,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脱感。
  3. 岩竹倒添秋水碧,渚莲平接夕阳红。

    • 颈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岩竹倒添秋水碧”、“渚莲平接夕阳红”,展现了自然美的和谐与宁静。
  4. 游人未达蒙庄旨,虚倚栏干面面风。

    • 尾联通过“游人未达蒙庄旨”一句,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美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庄子哲学思想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间惟有画图同”,将楼阁比作画中的景象,强调其超凡脱俗。
  • 拟人:如“帘幕垂无地”,赋予帘幕以人的动作,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如“岩竹倒添秋水碧,渚莲平接夕阳红”,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通过对超脱尘世的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世俗的超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庄子哲学思想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缥缈:形容楼阁隐约、不清晰的样子,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
  • 帘幕:指楼阁的窗帘和帷幕,赋予帘幕以人的动作,增强了形象感。
  • 笙箫:古代的乐器,这里指音乐声,增强了超脱感。
  • 岩竹:岩石旁的竹子,展现了自然美的和谐与宁静。
  • 渚莲:水边的莲花,与夕阳的红光相接,增强了自然美的和谐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缥缈”形容的是什么? A. 楼阁 B. 画图 C. 帘幕 D. 笙箫

  2. 诗中的“蒙庄旨”指的是什么? A. 庄子的哲学思想 B. 庄子的生平事迹 C. 庄子的文学作品 D. 庄子的朋友

  3. 诗中的“岩竹倒添秋水碧”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岩石旁的竹子倒映在秋水中,显得更加碧绿 B. 岩石旁的竹子在秋风中摇曳 C. 岩石旁的竹子被秋水淹没 D. 岩石旁的竹子在秋日下显得更加苍翠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通过对赤壁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秋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对比:

  • 赵师秀《陈待制湖楼》与苏轼《赤壁赋》: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但赵师秀的诗更注重意境的营造,而苏轼的赋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师秀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庄子》:庄子的哲学著作,可以帮助理解诗中的“蒙庄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