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赵正字蟹》

时间: 2025-01-11 07:44:41

嗔尔横行为多足,割尔两螯如割玉。

怜尔有甲不自卫,评尔一身黄胜肉。

吴江十月天霜寒,吴人微尔不举餐。

萑蒲勿讶束尔急,与虎争强能上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赵正字蟹 赵师秀 〔宋代〕

嗔尔横行为多足,割尔两螯如割玉。 怜尔有甲不自卫,评尔一身黄胜肉。 吴江十月天霜寒,吴人微尔不举餐。 萑蒲勿讶束尔急,与虎争强能上山。

白话文翻译:

生气的你横行霸道,因为你有许多脚。 割下你的两只螯,就像割下珍贵的玉石。 可怜你虽有甲壳却不自卫, 评价你一身黄色的外壳胜过你的肉。 在吴江的十月,天气霜寒, 吴地的人们因为你的微小而不愿举筷。 不要惊讶于被迅速束缚, 你与老虎争强,甚至能上山。

注释:

  • 嗔尔:生气你。
  • 横行:横着走,形容螃蟹的行走方式。
  • 多足:指螃蟹有许多脚。
  • 两螯:螃蟹的两只大钳子。
  • 如割玉:比喻切割螃蟹的螯像切割玉石一样珍贵。
  • 有甲不自卫:指螃蟹虽有硬壳但不善于自卫。
  • 黄胜肉:指螃蟹的外壳颜色(黄色)比肉更吸引人。
  • 吴江:地名,今江苏吴江。
  • 天霜寒:形容天气寒冷,有霜。
  • 微尔:小看你,指螃蟹。
  • 萑蒲:指用蒲草捆绑螃蟹。
  • 束尔急:迅速捆绑你。
  • 与虎争强:比喻螃蟹虽小但有勇气。
  • 能上山:形容螃蟹的勇敢,甚至能爬山。

诗词背景: 赵师秀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通过对螃蟹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小生物的观察和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界的细腻感受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螃蟹的生动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小生物的深刻观察和细腻感受。诗中,“嗔尔横行为多足”一句,既描绘了螃蟹的行走方式,又赋予了螃蟹一种生动的情感。“割尔两螯如割玉”则运用比喻手法,将螃蟹的螯比作珍贵的玉石,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通过对螃蟹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嗔尔横行为多足”: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螃蟹生气的情感,同时描绘了螃蟹的行走方式。
    • “割尔两螯如割玉”:运用比喻,将螃蟹的螯比作玉石,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
    • “怜尔有甲不自卫”:表达了对螃蟹虽有硬壳但不善于自卫的同情。
    • “评尔一身黄胜肉”:指出螃蟹的外壳颜色比肉更吸引人。
    • “吴江十月天霜寒”:描绘了吴江地区的寒冷天气。
    • “吴人微尔不举餐”:反映了当地人对螃蟹的小看。
    • “萑蒲勿讶束尔急”:告诉读者不要惊讶于螃蟹被迅速捆绑。
    • “与虎争强能上山”:比喻螃蟹虽小但有勇气,甚至能爬山。
  •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嗔尔横行为多足”,赋予螃蟹生气的情感。
    • 比喻:如“割尔两螯如割玉”,将螃蟹的螯比作玉石。
    • 对仗:如“怜尔有甲不自卫,评尔一身黄胜肉”,形成语言上的对称美。
  • 主题思想: 通过对螃蟹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小生物的深刻观察和细腻感受,同时也传达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自然界的热爱。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横行:描绘螃蟹的行走方式。
    • 两螯:螃蟹的两只大钳子,象征力量。
    • 黄胜肉:螃蟹的外壳颜色,象征美丽。
    • 天霜寒:描绘寒冷的天气,增强诗的氛围。
    • 萑蒲:用蒲草捆绑螃蟹,象征束缚。
    • 与虎争强:比喻螃蟹的勇气,象征勇敢。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割尔两螯如割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2. “怜尔有甲不自卫”表达了诗人对螃蟹的什么情感? A. 愤怒 B. 同情 C. 厌恶
    3. “吴江十月天霜寒”描绘了什么? A. 温暖的天气 B. 寒冷的天气 C. 晴朗的天气
    4. “与虎争强能上山”比喻了螃蟹的什么特点? A. 胆小 B. 勇敢 C. 懒惰

    答案:1. B 2. B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通过描写春江晚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杨万里《小池》:通过对小池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感受。
  • 诗词对比:

    • 与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相比,赵师秀的《次韵赵正字蟹》更加注重对小生物的观察和描写,展现了不同的自然观。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师秀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师秀诗歌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