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居僧》

时间: 2025-01-11 05:53:37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岩居僧 赵师秀 〔宋代〕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白话文翻译: 僧人住在岩石层中的小屋里,整日很少有人来访。 一只鸟飞过寒冷的树木,几朵花轻轻摇动着翠绿的藤蔓。 用冰下的水煮茶,点燃佛前的香灯。 我也是一个逃避名利的人,为何不能像这位僧人一样呢?

注释:

  • 开扉:打开门。
  • 石层:指岩石层中的住所。
  • 尽日:整天。
  • 寒木:寒冷的树木。
  • 翠藤:翠绿的藤蔓。
  • 茗煎:煮茶。
  • 冰下水:冰下的水,指清澈的山泉。
  • 香炷:点燃的香。
  • 佛前灯:佛像前的灯。
  • 逃名者:逃避名利的人。

诗词背景: 赵师秀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岩居僧》描绘了一位隐居在岩石层中的僧人的生活,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世界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僧人隐居的岩石层住所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超脱。诗中的“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以动衬静,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僧人用冰下的水煮茶,点燃佛前的香灯,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体现了僧人的简朴生活,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认同和渴望,体现了诗人对名利世界的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 首句“开扉在石层”描绘了僧人住所的位置,突出了其隐居的偏僻和与世隔绝的特点。
  • “尽日少人登”进一步强调了僧人生活的孤独和清静。
  •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僧人的简朴和虔诚。
  • 最后两句“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世界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 石层:象征着隐居的偏僻和与世隔绝。
  • 寒木:象征着孤独和清静。
  • 翠藤: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生机。
  • 冰下水:象征着清澈和纯净。
  • 佛前灯:象征着虔诚和信仰。

互动学习:

  1. 诗中“开扉在石层”描绘了僧人住所的什么特点? A. 繁华热闹 B. 偏僻与世隔绝 C. 热闹非凡 D. 人声鼎沸 答案:B

  2. 诗中“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通过什么手法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A. 对比 B. 拟人 C. 以动衬静 D. 夸张 答案:C

  3. 诗中“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体现了僧人的什么特点? A. 奢华 B. 简朴和虔诚 C. 懒散 D. 浮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诗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赵师秀的《岩居僧》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宁静,而赵师秀的诗则更多地强调了僧人生活的孤独和清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师秀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诗作,包括《山居秋暝》。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包括《归园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