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寄内》
时间: 2025-01-27 03:45: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 寄内》 —— 叶楚伧
湘君近好,忆病乡消息。
匝月如何无一字。
谅侍姑辛苦,哭女凄其,
更薄怒浪不还家游子。
密誓今犹记,
战胜归来,老向妆台画眉矣。
芳草望王孙,十日南湖,
又一棹绿波春水。
只此事差堪慰离人,
是别后狂生,未亲声伎。
白话文翻译:
湘君最近可好?我在想念家乡的消息。
一个月过去了,居然没有收到一封信。
我想侍奉你母亲的人一定很辛苦,
她哭泣的女儿,让我更加痛心,
这波涛怒浪更是阻碍了游子的归家之路。
我仍然记得我们的密誓,
战斗归来,已是老了,
只能在妆台前画眉妆了。
看着芳草,思念王孙,
十天里经过南湖,
又一次划动绿波春水。
这些事情也只能勉强安慰离人,
在分别后我仍热衷于生活,却未能听到你的声音。
注释:
- 湘君:指湘江地区的女子,诗中代指情人或妻子。
- 匝月:一个月的时间。
- 侍姑:侍奉母亲。
- 哭女:指诗人心中挂念、痛苦的女儿。
- 怒浪:指波涛汹涌,象征阻碍。
- 密誓:指两人之间的承诺。
- 王孙:指心中向往之人。
- 南湖:指特定的地理位置,这里可能是指思念的地方。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使用明确的典故,但通过“湘君”、“王孙”等意象,表现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归家的渴望,反映出古代文人对爱情和故乡的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楚伧(1889-1942),原名叶世荣,江苏无锡人,近现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尤擅长表达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洞仙歌 寄内》创作于叶楚伧身处战乱时期,诗人通过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表达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离别的痛苦。
诗歌鉴赏:
《洞仙歌 寄内》是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湘君近好”即以亲切的称呼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表达了对情人关心的情感。接下来的“忆病乡消息”则引入了对于家乡的思念,诗人通过时间的推移,感受到信件的缺失所带来的焦虑与孤独。
诗中反复提及的“哭女”与“游子”,不仅是对家庭的思念,更是对生活的无奈。尤其是“怒浪不还家游子”,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游子归家的艰辛与无助。通过这些意象,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背景结合,形成了一种悲怆而深刻的情感共鸣。
最后的“只此事差堪慰离人”,更是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表达了即便生活再苦,也要努力面对的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湘君近好,忆病乡消息。
表达了对情人的关心,并提到对家乡的思念。 -
匝月如何无一字。
一个多月没有收到信件,表现出焦虑和失落。 -
谅侍姑辛苦,哭女凄其,
对情人母亲的辛苦与女儿的哭泣心生怜悯。 -
更薄怒浪不还家游子。
形象地描述游子归家路上的艰难与阻碍。 -
密誓今犹记,
对彼此承诺的铭记,表现出深情。 -
战胜归来,老向妆台画眉矣。
战斗归来,已是年迈,感叹时光流逝。 -
芳草望王孙,十日南湖,
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思念情感。 -
又一棹绿波春水。
描绘春水绿波,营造出优美的自然意境。 -
只此事差堪慰离人,
现实的安慰显得微不足道。 -
是别后狂生,未亲声伎。
在离别后,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波浪,形象生动。
- 拟人: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芳草望王孙,十日南湖”,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亲人深切的思念和对归家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时代变迁对个人情感的影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君:象征着温柔与思念。
- 怒浪:象征着生活的艰难与阻碍。
- 芳草:代表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春水: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洞仙歌 寄内》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叶楚伧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密誓”,它指的是什么? A. 对生活的承诺
B. 对亲人的承诺
C. 对战斗的承诺
D. 对朋友的承诺 -
“怒浪”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美好的未来
B. 生活的阻碍
C. 温暖的回忆
D. 自然的美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洞仙歌 寄内》与《静夜思》:两者都表现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但前者更多地反映了离别后的无奈,而后者则是对月光的细腻描绘与思乡情感的结合。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叶楚伧诗集》
以上为《洞仙歌 寄内》的详细解析和赏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