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自为寿》

时间: 2025-02-04 17:04:31

先生老矣,饱阅人间世。

磨衲簪缨等游戏。

趁馀生强健,好赋归欤,收拾个、经卷药炉活计。

辟寒金翦碎,漉蚁浮香,恰近重阳好天气。

有荆钗举案,彩服儿嬉,随分地,且贵人生适意。

也不愿、堆金数中书,愿岁岁今朝,对花沈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 自为寿》
作者:王寂 〔元代〕

先生老矣,饱阅人间世。
磨衲簪缨等游戏。
趁馀生强健,好赋归欤,
收拾个经卷药炉活计。
辟寒金翦碎,漉蚁浮香,
恰近重阳好天气。
有荆钗举案,彩服儿嬉,
随分地,且贵人生适意。
也不愿堆金数中书,
愿岁岁今朝,对花沈醉。

白话文翻译

这位老师年纪大了,经历了人间的许多事。
他在磨练和游玩中度过了许多时光。
趁着余生还健康,想要写些诗词,
整理一些经典的书卷和药炉的活计。
打破寒冷的金剪,过滤着香气,
正值重阳佳节,好天气真好。
有一个荆钗的女子端着饭菜,穿着彩衣嬉戏,
随意地生活,珍惜人生的乐趣。
我也不想积累金钱和书本,
只愿每年今日,醉心于花间。

注释

  • 磨衲:磨砺心志,衲指僧侣的衣服。
  • 簪缨:古代的装饰品,指地位和权势。
  • 药炉:指炼丹或药物的器具,象征着长生不老的追求。
  •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象征着长寿。
  • 荆钗:古代妇女的发饰,象征着平常人的生活。

典故解析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意味着长寿与团圆,同时也是登高赏秋的好时节。诗中提到的“荆钗”则象征着一种朴素而真实的生活,反映了作者对平淡人生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寂,元代诗人,生活在元朝末期,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他的作品通常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自然和朴素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洞仙歌 自为寿》创作于王寂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追求。在经历了繁华与世俗的纷扰之后,作者选择以简朴自然的态度面对生活,渴望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诗歌鉴赏

《洞仙歌 自为寿》是王寂以清新淡雅的笔调描绘人生哲理的作品。诗中表露出对世事的洞察与对人生的淡然,体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开头以“先生老矣”引入,直接指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接着以“饱阅人间世”展现了诗人丰富的生活体验。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不再追求名利,而是珍惜余生,享受生活中的小乐趣。

在表达对生活态度的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深切的情感: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特别是“愿岁岁今朝,对花沈醉”一句,既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也体现了对每一个当下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先生老矣,饱阅人间世。
    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强调了人生经验的积累。

  2. 磨衲簪缨等游戏。
    讲述了自己在追求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参与了世俗的游戏。

  3. 趁馀生强健,好赋归欤,
    提出在余生中希望继续创作,表达了对文学的热爱。

  4. 收拾个经卷药炉活计。
    说明了诗人愿意整理书卷和药炉,象征着一种平和的生活方式。

  5. 辟寒金翦碎,漉蚁浮香,
    描绘了自然景象,表现了生活的细腻和美好。

  6. 恰近重阳好天气。
    强调了时节的美好,与重阳节的意义相呼应。

  7. 有荆钗举案,彩服儿嬉,
    生活中有朴素的欢乐,表现了对平凡生活的珍惜。

  8. 随分地,且贵人生适意。
    提出随意生活的观念,强调人生的适意与知足。

  9. 也不愿堆金数中书,
    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不屑与拒绝。

  10. 愿岁岁今朝,对花沈醉。
    最后以“对花沈醉”收尾,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药炉”象征着长生的追求。
  • 对仗:如“荆钗举案,彩服儿嬉”,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如“漉蚁浮香”,赋予自然以生命,增添了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在经历了世俗生活的纷扰后,选择一种简单而满足的生活方式。诗人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阳:象征着长寿与团圆。
  • 药炉:象征着追求长生的愿望。
  • 荆钗:象征朴素的生活与真实的情感。
  • :象征着美好与短暂,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寂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重阳”象征什么?
    A. 富贵
    B. 长寿
    C. 快乐
    D. 忧伤

  3. 诗人对物质财富的态度是?
    A. 非常渴望
    B. 不屑一顾
    C. 随意追求
    D. 忘却不计

答案

  1. C. 元代
  2. B. 长寿
  3. B. 不屑一顾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洞仙歌 自为寿》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王寂更强调对自然与简单生活的向往,而李白则更多地展现了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