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 其二》
时间: 2025-01-10 23:21: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始皇成大业,险难叠随之。
一死于荆轲,再死高渐离。
三死博浪沙,四死窘兰池。
数死竟不死,天意未可知。
如何更酷虐,自谓功德巍。
神山求药去,鲍车毕命时。
白话文翻译:
始皇帝建立了伟大的事业,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重重险难。
第一次死于荆轲的刺杀,第二次死于高渐离的叛变。
第三次死于博浪沙之地,第四次死于窘迫的兰池。
多次死亡却依然不死,天意实在难以预测。
即使再怎么残酷,他却自以为是功德无量。
他去神山寻求长生不老的药,鲍车才终于完成了他的生命。
注释:
- 始皇: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的皇帝。
- 荆轲:历史上著名的刺客,曾刺杀秦始皇未果。
- 高渐离:指高渐离,秦始皇时期的音乐家,传说与荆轲关系密切。
- 博浪沙:指历史事件,荆轲之后,刺客在博浪沙一带对始皇发动袭击。
- 兰池:传说中秦始皇在此地受困。
- 神山:传说中的不死之药产地。
- 鲍车:指鲍叔牙,古代贤士,此处引申为生命的终结。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沈启震,清代诗人,崇尚理学,作品多涉及历史、政治,善于借古喻今。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权力的批判,特别是对秦始皇的评价。
诗歌鉴赏:
沈启震的《读史 其二》以秦始皇的历史为背景,通过列举始皇在位期间所遭遇的几次刺杀事件,揭示了权力的残酷和不可预测的命运。诗中以“死”字为线索,逐步展示始皇的险难与不安,表达了对权力者的深刻反思。在古代,权力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始皇虽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层层危机,这种对比令读者深思。诗的最后两句提到“神山求药”和“鲍车毕命”,象征着始皇对不死的渴望与最终的归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揭示了即使再怎么样的权力也无法逃避死亡的真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始皇成大业,险难叠随之”:秦始皇建立了伟大的事业,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重重险难。
- “一死于荆轲,再死高渐离”:列举始皇的几次暗杀,暗示权力的不安。
- “三死博浪沙,四死窘兰池”:进一步列举,强调权力的脆弱。
- “数死竟不死,天意未可知”:尽管多次遭遇危险,始皇却依然生存,命运难以捉摸。
- “如何更酷虐,自谓功德巍”:即便如此,始皇自以为是功德无量,揭示了权力者的盲目。
- “神山求药去,鲍车毕命时”:最终的归宿,暗示了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与必然的死亡。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对仗的修辞,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通过列举具体历史事件,形成强烈的历史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秦始皇的历史反思,探讨了权力的脆弱与人类对死亡的无奈,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批判与思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始皇:象征着权力与帝国的巅峰。
- 荆轲、高渐离:象征着反抗与背叛。
- 神山、鲍车:象征着寻求永生与最终的归宿。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始皇的几个“死”分别是指哪些事件?
- A. 荆轲、王翦、白起
- B. 荆轲、高渐离、博浪沙、兰池
- C. 刘邦、项羽、曹操
- D. 未知的历史人物
-
诗中提到的“神山”象征什么?
- A. 权力的象征
- B. 不死之药的来源
- C. 失败的终点
- D. 反叛的场所
-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李白的《将进酒》,同样探讨生死与权力。
- 诗词对比: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与沈启震的《读史 其二》,均描绘了历史的深刻与人性的复杂,但前者更侧重自然与哲理,后者则聚焦权力与死亡的反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沈启震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秦始皇与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