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露气白于霰,披衣坐草堂。
鸡催深巷晓,钟破万山苍。
远树莽无际,残星微有光。
东瞻彩霞动,极目是江乡。
白话文翻译:
露水的清白胜过霜雪,我披上衣服坐在草堂里。
鸡叫声催促着我起床,钟声打破了万山的苍茫。
远处的树木茂密无边,残星微弱却仍闪烁着光芒。
向东望去,彩霞在动,眼望的尽头是江乡的景色。
注释:
- 露气:露水,清晨凝结的水汽。
- 霰:霜,指的是寒冷天气中出现的白色结晶。
- 披衣:穿上衣服。
- 草堂:用草盖成的房子,指诗人居住的简陋之处。
- 鸡催:鸡叫声催促,暗指清晨的到来。
- 钟破:钟声响起,打破了宁静。
- 莽:茂盛,繁密的样子。
- 微有光:微弱的光亮。
- 东瞻:向东边望去。
- 彩霞动:彩霞在变化,色彩斑斓。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清晨的感受和对家乡的思念,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浩,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他的诗歌以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晓起 其一》写于清晨,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早晨的感受,描绘出自然的美好与生活的简单。此时的社会环境可能影响了诗人的创作,诗中流露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晓起 其一》以清晨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运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首句“露气白于霰”以“露”和“霰”的对比,突显了晨露的清新,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接着“披衣坐草堂”将诗人置于一个简单而温馨的环境中,表现出一种朴素的生活态度。
在“鸡催深巷晓”中,鸡鸣声唤醒了沉睡的村庄,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清晨气息,而“钟破万山苍”则通过钟声的回响,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深邃。这种结合,使得诗歌不仅有视觉的美,也有听觉的韵律。
“远树莽无际,残星微有光”通过描写远方的树木与微弱的星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思考。最后两句“东瞻彩霞动,极目是江乡”则引导读者将目光投向辽阔的江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与向往。
整首诗在简洁的笔触中渗透出深厚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对生活的热爱,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露气白于霰:晨露清澈透明,比霜雪更加洁白。
- 披衣坐草堂:披上衣服,坐在简单的草堂内,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
- 鸡催深巷晓:鸡鸣声催促人们早起,暗示清晨的到来。
- 钟破万山苍:钟声响起,打破了山间的宁静,表现出时间的流逝。
- 远树莽无际:远处的树木生长茂盛,视野开阔,表现自然的广阔。
- 残星微有光:残存的星星依然闪烁,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东瞻彩霞动:朝东望去,彩霞在变化,充满生机与活力。
- 极目是江乡:视线所及是故乡的江边景色,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露气白于霰”将晨露与霜雪进行对比,突出早晨的清新。
- 拟人:如“鸡催”赋予鸡鸣以催促的动作,增强了清晨的生动感。
- 对仗:如“远树莽无际,残星微有光”在字数和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深情,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露气:象征清新与纯洁。
- 鸡鸣:象征时光的流逝与新生活的开始。
- 钟声:象征时间的流动与生活的节奏。
- 远树:象征自然的广阔与生命的茂盛。
- 残星:象征希望与光明。
- 彩霞:象征变化与美好的未来。
- 江乡:象征故乡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露气白于霰”中“霰”是什么意思? A. 雨
B. 雪
C. 霜
D. 雾 -
诗人在哪个地方坐着? A. 窗前
B. 草堂
C. 山顶
D. 河边 -
“鸡催深巷晓”中的“晓”指的是什么时候? A. 黄昏
B. 早晨
C. 正午
D. 夜晚
答案:
- C. 霜
- B. 草堂
- B. 早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也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通过“白日依山尽,苍苍云海间”展示了自然的雄伟与辽阔。与陈浩的细腻描写形成对比,表现了不同的视角与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