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州慢 用东山韵》
时间: 2025-02-04 15:29: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州慢
作者:朱祖谋 〔清代〕
一枕春酲,相伴画堂,羁绪天阔。江南信息沈沈,水驿芳梅谁折。荒阑偎久,未信笛里关山,玉龙犹噤黄昏雪。空外暮笳声,送飘镫时节。歌发。闹红香榭,归鹤春城,顿忘离别。留恋斜阳,只有鹃声凄绝。不知临镜,画出几许宫眉,新妆消与愁千结。拥髻已无言,又窥人黄月。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的醉梦中,伴随我的是画堂的美景,心中思绪万千。江南的消息沉沉而来,谁来折下那水边的芳梅?我在荒凉的栏杆旁依偎已久,未曾相信笛声中传来的关山消息,玉龙似乎也在黄昏的雪中沉默无言。空中传来晚笳的声音,送走飘荡的灯火,正是时节的变迁。歌声响起,红香榭中热闹非凡,归来的白鹤飞向春城,让我暂时忘却离别。斜阳下的留恋,唯有杜鹃声凄凉绝艳。我不知镜前我画出了多少宫女的眉妆,新妆已消,愁绪千缕。头发高盘已无话可说,又从窗外窥见人间的黄月。
注释
- 春酲:春天的醉意,形容春天的迷醉和愉悦。
- 羁绪:羁绊的情绪,思念和牵挂。
- 江南信息:江南的消息,暗指对江南的思念。
- 水驿芳梅:水边驿站的梅花,象征美丽和柔情。
- 玉龙:指白雪,象征寒冷和孤寂。
典故解析
- 笛里关山:笛声中传来的消息,暗示远方的故乡和关山阻隔的思念。
- 黄月:象征孤独和思念,月亮常与离别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祖谋,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意象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春夏秋冬的景色,以及人们的情感状态。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的缅怀。
诗歌鉴赏
朱祖谋的《石州慢》以细腻的情感和流畅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内心的孤独。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开篇以“春酲”引入,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氛围,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依恋。接着,诗人通过“江南信息沈沈”描绘出对江南的深切思念,显示出一种无奈与孤独感。后续的描写中,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既有春日的盎然生机,也有离别的伤感,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中“芳梅”“玉龙”“黄昏雪”等词汇,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致观察与思考,同时也传达出情感的复杂与微妙。结尾处“拥髻已无言”,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无奈,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枕春酲”:春天的醉意,描绘出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
- “羁绪天阔”:心中思绪万千,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
- “江南信息沈沈”:对江南的思念沉重而深邃。
- “水驿芳梅谁折”:暗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
- “荒阑偎久”:在孤独中依偎,寄托着对爱情的期盼。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物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通过“玉龙犹噤黄昏雪”传达出自然的沉默与悲伤。
- 对仗:整首诗在用词上对称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沉而真挚。
意象分析
- 春酲:象征春天的美好与温柔。
- 芳梅:美好的事物,象征爱情与思念。
- 黄昏雪:孤独和沉默,象征人生的无奈和离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羁绪天阔”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思念
- C. 悲伤
-
“江南信息沈沈”中的“沈沈”指的是什么?
- A. 热闹
- B. 沉重
- C. 清澈
-
诗中“拥髻已无言”表达了什么?
- A. 幸福
- B. 无奈
- C. 喜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石州慢》与李白的《将进酒》都是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但朱祖谋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的个性。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传递情感,但情感的基调截然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赏析大全》
- 《朱祖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