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州慢 听成竹山谈香雪海之游》
时间: 2025-01-27 03:15: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里光阴,啼过翠禽,春到南国。
云凹小萼缄红,涧曲玉姿凝白。
寻香一舸,际晚棹入空冥,湖烟销尽双崦碧。
斜月独逡巡,料芳心难觅。
休忆。两京梅讯,羌管惊尘,未堪栖息。
惯住天涯,换梦东风能识。
伤春泪尽,可奈岁晚何郎,江城还听黄昏笛。
唤起五湖心,仗尊前吟力。
白话文翻译
在客居的日子里,听见翠鸟啼叫,春天已经到来南方。
云间小花悄然绽放,山涧的清水映出洁白的姿态。
乘着小船寻香,傍晚划入空旷的湖面,烟雾消散,映出碧绿的山峦。
斜月孤独地巡游,想必芳心难以找到。
不必再回忆,两京传来的梅花消息,羌笛的声音惊扰了尘世,难以栖息。
习惯了天涯漂泊,换个梦,东风能识得我。
春天的伤感已泪尽,但岁末的何郎,江城仍可听见黄昏的笛声。
唤起我五湖四海的心,依靠酒杯前的吟唱力量。
注释
- 光阴:时光,时间。
- 翠禽:绿色的小鸟,指的是春天的鸟鸣。
- 小萼:小花的花苞。
- 凝白:形容清澈的水面映出白色的美丽。
- 际晚:傍晚时分。
- 双崦碧:指青翠的山峦。
- 斜月:指斜挂的月亮。
- 芳心:美好事物的心愿或情感。
- 羌管:一种乐器,发出悠扬的声音。
- 何郎:指代某个具体的人,可能是作者的友人或爱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祖谋(约1640-约1705),字子华,号琴台,晚号天游子。清代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而著称。他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与文化繁荣之时。作者在南方的春日,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个人的孤独,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石州慢 听成竹山谈香雪海之游》是一首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作品。开篇描绘了春天南国的气息,细腻的笔触展现出翠鸟的啼鸣与花开的状态,令人感受到生命的勃发与蓬勃。在描写中,“云凹小萼缄红,涧曲玉姿凝白”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结合,传达出一种清新而又淡雅的美感。
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的情感逐渐流露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休忆。两京梅讯,羌管惊尘,未堪栖息。”在这里,作者似乎在告诫自己不必再去回忆过往,因为那些美好的记忆与现实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中提到的“江城还听黄昏笛”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里光阴:在客居的日子里,表达了身在他乡的感受。
- 啼过翠禽,春到南国:鸟鸣声中感受到春天的到来,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云凹小萼缄红,涧曲玉姿凝白:用小花与山涧的清水描绘自然的美丽,象征着纯真与优雅。
- 寻香一舸:乘船寻找花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寻。
- 际晚棹入空冥:在傍晚划船入湖,展现了宁静的意境。
- 湖烟销尽双崦碧:烟雾散去,呈现出清晰的山色,寓意着清晰的思绪。
- 斜月独逡巡:斜月孤独地移动,暗示了孤独的心情。
- 料芳心难觅:推测美好的心情难以找到,表达了对理想爱情的渴望与失落感。
- 休忆:劝自己不必再去回忆往事。
- 两京梅讯,羌管惊尘:两京的梅花消息与羌笛声传来,令人感到世俗的纷扰。
- 惯住天涯:习惯了漂泊的生活。
- 换梦东风能识:希望在东风的陪伴中换个梦,象征着希望与理想的追寻。
- 伤春泪尽:对春天的伤感已泪流尽,表明了失落的情感。
- 江城还听黄昏笛:在江城中依然能听见黄昏的笛声,带有一种怀旧的情愫。
- 唤起五湖心:唤起对五湖四海的思念之情。
- 仗尊前吟力:依靠酒杯前的吟唱力量,表达了借酒抒情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湖烟销尽双崦碧”,将烟雾消散比作清晰的山色。
- 拟人:斜月的“独逡巡”,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
- 对仗:全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的交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理想的追寻,反映了孤独与希望并存的情感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禽: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小萼:象征青春与纯洁。
- 斜月:象征孤独与思索。
- 羌管:象征世俗的喧嚣与烦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翠禽”指的是什么? A. 小鸟
B. 花
C. 风 -
诗中“斜月独逡巡”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安宁 -
诗人希望在东风的陪伴下换个什么? A. 梦
B. 生活
C. 朋友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朱祖谋的作品更注重内心的情感表达与自然景观的结合,而白居易的作品则更侧重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叙述。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