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州慢 乙丑岁阑,花市盛常年,亦吾粤所独也。寄六禾、瑑青都门》
时间: 2025-01-27 03:17: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州慢 乙丑岁阑,花市盛常年,亦吾粤所独也。寄六禾、瑑青都门
辛苦年涯,江渡又春,仍念羁泊。
东君努力韶华,早客芳心谁托。
流尘自转,暗换几处帘栊,东风不语微波觉。
老去愿春迟,看斜阳天角。
寥廓。数声归雁,凄断南烽,瘴云还阁。
北望销魂,犹是花前离索。
争知此地,占了多少秾华,新愁先满余村落。
开岁两相思,有一般梅萼。
白话文翻译
在辛劳的岁月末尾,江边的渡口又迎来了春天,心中仍然怀念着那份羁绊。春天的东风努力将美好的时光送来,然而早已到来的游子,芳心又寄托于何处呢?流动的尘埃在变化,暗自换了几处窗帘,东风无言,却在微波中让我感受到春的气息。老去希望春天能迟些到来,斜阳照在天边。辽阔的天际,几声归雁,凄凉地断送了南方的烽火,瘴气的云彩依然悬挂在阁楼上。向北望去,内心依然痛苦,仍是在花前的离愁别绪。不知这里占据了多少繁华,新的愁苦已先在村落中满溢。新的一年开始,两地思念,仿佛只有那一枝梅花。
注释
- 羁泊:指的是羁留在外,不能归家的状态。
- 东君:即春天的东风,被拟人化为掌管春天的神灵。
- 流尘:指流动的尘埃,象征时间的流逝。
- 斜阳:夕阳西下的景象,常用以表达孤独与感伤。
- 瘴云:指因瘴气而形成的云,常用于形容南方潮湿病疫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洵,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诗词常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个人情怀,情感真挚而隽永。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乙丑年,正值岁末之时,诗人凭借对春天的思念,抒发心中的孤独与惆怅,寄托了对故土的眷恋。
诗歌鉴赏
《石州慢》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词的开头提到“辛苦年涯”,营造出一种年末的疲惫感,表明诗人经历的艰辛与不易。接着,诗人通过“江渡又春”来传达春天的到来,却又感到羁留的无奈,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
东风的到来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但当“早客芳心谁托”时,诗人又陷入了对离愁的思考。流尘与暗换的意象,巧妙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变化,增强了诗的层次感。斜阳与归雁的描绘,则进一步加深了孤独与离愁的氛围。
整首词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尤其是“新愁先满余村落”,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背景相结合,突显了人们在时代变迁中所感受到的无奈与愁苦。最后一句“开岁两相思,有一般梅萼”,用梅花的意象,象征着相思的情感,同时也为整首词增添了一抹温暖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辛苦年涯,江渡又春”:辛苦的岁月结束,渡口又迎来春天,展现了时间的流逝。
- “仍念羁泊”:依然怀念那种被羁留的状态,表现出内心的矛盾。
- “东君努力韶华”:东风为春天而努力,暗示春天的美好即将来临。
- “早客芳心谁托”:早来的游子,芳心寄托于何处,流露出对情感的迷茫。
- “流尘自转,暗换几处帘栊”: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象征着不可逆转的时光。
- “老去愿春迟”:年岁渐老,希望春天能够迟些到来,以多留些美好时光。
- “寥廓,数声归雁”:辽阔的天空中,几声归雁,象征着离愁与孤独。
- “争知此地,占了多少秾华”:不知这里占据了多少繁华,表达对繁华消逝的惋惜。
- “开岁两相思,有一般梅萼”:新的一年开始了,思念的情感如同梅花般坚韧。
修辞手法:
- 拟人:将东风拟人化,增强其生动性和情感。
- 对仗: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比喻:用“梅萼”比喻相思的情感,富有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到来与个人内心的孤独感,表达了对故乡与往昔的思念,同时也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希望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中,能够抓住那一丝丝美好的情感与记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了新的开始。
- 东风:代表温暖和生机,带来春天的气息。
- 江渡:象征着离别与思乡。
- 梅花:象征坚韧与思念,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石州慢》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陈洵
- D. 苏轼
-
词中提到的“东君”指的是?
- A. 一位神仙
- B. 春天的东风
- C. 一位朋友
- D. 诗人自己
-
“老去愿春迟”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时间的无奈
- B. 对春天的期待
- C. 对离愁的渴望
- D. 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诗词对比:
- 陈洵《石州慢》与李白《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孤独的情感,但前者更强调对时间与故乡的思考,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友谊与酒的寄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与文化》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