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十二月初七日下狱次日得旨发军前效力赎罪感恩述事次东坡狱中寄子由韵寄从弟佩苍实夫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0:28:55

尚方借剑心何壮,牌背书辞气渐低。

已分黄泉埋碧血,忽闻丹阙放金鸡。

花看上苑期吾弟,萱树高堂仗老妻。

且脱南冠北庭去,大宛东畔驾兰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尚方借剑心何壮,牌背书辞气渐低。已分黄泉埋碧血,忽闻丹阙放金鸡。花看上苑期吾弟,萱树高堂仗老妻。且脱南冠北庭去,大宛东畔驾兰西。

白话文翻译:

借着尚方宝剑,我的心情是何等壮烈;但是在牌子的背面,我的言辞却渐渐低沉。已经分离了黄泉,埋葬了我的碧血,忽然听到丹阙(指天宫)里传来金鸡的鸣叫。花儿在上苑盛开,我期盼着我的弟弟;萱草在高堂上生长,依靠着我的老妻。且让我脱去南方的冠帽,北上庭院去,驾驭着兰马,前往大宛的东边。

注释:

  • 尚方借剑:指借用皇帝的权威或权力,心中壮志凌云。
  • 牌背书辞:指官府或上级的命令,心中感到无奈。
  • 黄泉:指阴间,是死亡的象征。
  • 丹阙:天宫的代称,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金鸡:传说中金鸡在天宫报晓,象征吉祥。
  • 萱树:萱草,有“忘忧”之意,意指对家庭的思念。
  • 南冠北庭:南冠指南方的帽子,北庭指北方的庭院,表示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济世,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关注个人命运与社会时事,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被囚禁的时刻,表达了对家庭的思念及对未来的渴望,反映了诗人身处逆境时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复杂的矛盾,既有壮志未酬的豪情,又有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开头两句通过“尚方借剑”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壮志与抱负,但随着“牌背书辞气渐低”,这种壮志又遭遇了现实的压迫,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接下来的“已分黄泉埋碧血”,更是将这种无奈推向了死亡的边缘,传达了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忽闻丹阙放金鸡”一语,似乎是对未来的暗示,带来一丝希望的光芒。紧接着,诗人思念起亲人,尤其是弟弟和老妻,这种对家庭的依恋感动了人心。最后两句“且脱南冠北庭去”,呈现出一种渴望逃离现实的冲动,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反差。

整首诗在雄壮与柔情之间游走,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既有对历史的思考,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一幅动人的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尚方借剑心何壮:借助皇权,心中充满壮志。
  2. 牌背书辞气渐低:命令的背后,心情逐渐低落。
  3. 已分黄泉埋碧血:已经与生死隔绝,鲜血埋葬。
  4. 忽闻丹阙放金鸡:突然听到天宫的金鸡鸣叫,暗示希望。
  5. 花看上苑期吾弟:期盼弟弟在上苑赏花。
  6. 萱树高堂仗老妻:高堂上的萱草,依靠老妻。
  7. 且脱南冠北庭去:准备脱去南方的冠帽,向北方前行。
  8. 大宛东畔驾兰西:前往大宛的东边,驾驭兰马。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尚方借剑”比喻权力的象征。
  • 对仗:如“南冠北庭”,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萱草的生长象征着对家庭的牵挂。

主题思想:

诗中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对家庭的思念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尚方借剑:权力与豪情。
  2. 黄泉:死亡与绝望。
  3. 丹阙:美好与希望。
  4. 金鸡:吉祥与新生。
  5. 萱树:家庭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尚方借剑”象征什么?

    • A. 权力
    • B. 友情
    • C. 爱情
  2. 诗中提到的“萱树”象征着什么?

    • A. 忘忧
    • B. 忍耐
    • C. 哀伤
  3. 诗歌的情感基调是?

    • A. 欢快
    • B. 伤感
    • C. 骄傲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登高》
  2.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杜甫《登高》相比,谢济世的诗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杜甫则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