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玉岩 其一》
时间: 2025-01-11 01:26: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玉岩 其一
李朴 〔宋代〕
阿阁曾看紫凤栖,
暮年江国拥旌麾。
孤云南北本无定,
浮世悲欢那可期。
鹤顶丹砂埋药灶,
鸭头绿水浸春陂。
待公踏遍红尘地,
景物归来似旧时。
白话文翻译:
我曾在高阁上见到紫凤栖息,
年老时江国的旌旗依然在空中飘扬。
孤独的南北之地本就没有固定的归属,
在这浮躁的世界里,悲欢离合怎能期盼?
鹤顶的丹砂埋在药灶下,
鸭头的绿水浸润着春天的池塘。
期待您游历遍及红尘,
那时的景物将如昔日一般。
注释:
- 阿阁:高阁,指高处的楼阁,象征高远和观望。
- 紫凤:凤凰的一种,象征吉祥和美好。
- 江国:指江河边的国家,象征着故乡。
- 孤云南北:南北方的孤独,暗示人生的漂泊与无常。
- 浮世:指现实生活,往往蕴含着无常与变化。
- 丹砂:指一种药材,象征长生不老的追求。
- 鸭头绿水:描绘春天的景致,富有生机。
- 红尘:世俗的生活,常用来表示繁杂的尘世。
典故解析:
- 紫凤: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凤凰常被视为吉祥之鸟,象征和平和繁荣。
- 药灶:道教文化中,炼丹术常涉及丹砂,象征长寿和修炼。
- 红尘:出自佛教,用以形容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朴,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其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于哲理。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忆玉岩 其一》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李朴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故乡的眷恋。诗的开头以“阿阁曾看紫凤栖”引出,展现了过往的美好回忆,带有一种怀旧的情感。接着,诗人写道“暮年江国拥旌麾”,展现了年老时依然对故乡的牵挂,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缅怀。
在“孤云南北本无定”一联中,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漂泊无常的思考,南北之地的孤独让人感受到生活的不确定性。而“浮世悲欢那可期”则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生活中的欢笑和悲伤往往令人难以预料。
后面的“鹤顶丹砂埋药灶,鸭头绿水浸春陂”通过自然景象描绘了生命中的静谧与美好,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后,诗人期待着“待公踏遍红尘地”,希望未来的重聚能够带来旧日的景象,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切期待和对往昔的怀念。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也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在暮年时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阿阁曾看紫凤栖”:在高阁上曾经看见紫凤栖息,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暮年江国拥旌麾”:年老时仍对故乡的怀念,描绘了对故土的深情。
- “孤云南北本无定”:人生漂泊无定,反映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 “浮世悲欢那可期”:现实生活中的悲欢离合难以预测。
- “鹤顶丹砂埋药灶”:暗示追求长生不老的渴望与努力。
- “鸭头绿水浸春陂”:描绘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带来希望。
- “待公踏遍红尘地”:期待与友人重聚,分享经历。
- “景物归来似旧时”:希望未来的景物恢复旧日的美好。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鹤顶丹砂”与“鸭头绿水”,形成对称美。
- 比喻:将人生比作浮世,表达生活的无常。
- 意象:运用自然景象展现内心情感,如春水、药灶等。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触,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期待。
意象分析:
- 紫凤:象征美好与吉祥,代表回忆中的幸福。
- 江国:代表故乡,体现对家乡的思念。
- 浮世:象征现实生活的复杂与无常。
- 丹砂:象征追求长生的愿望。
- 绿水:代表春天的生机,暗示希望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朴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紫凤”象征什么?
A. 悲伤
B. 吉祥与美好
C. 失落
D. 生命 -
“孤云南北本无定”表达了什么?
A. 对故乡的眷恋
B. 人生的漂泊与无常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描绘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 -
《登高》 - 杜甫
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意境深远。
诗词对比:
- 《忆江南》 - 白居易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李朴更倾向于哲理思考,而白居易则着重描写景色。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李朴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