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时间: 2025-01-10 23:06:19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皓魄当空宝镜升,
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
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
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
更待银河彻底清。

白话文翻译:

月亮在空中如宝镜般升起,
云间的仙乐静谧无声。
一轮明月把秋色平分,
长长的道路上千里亮堂。
狡猾的兔子只从弦外落下,
妖怪不要在眼前出现。
我希望与你在灵舟上携手,
更期待银河彻底清澈。

注释:

  • 皓魄:指明亮的月亮。
  • 宝镜:比喻月亮的明亮、圆满。
  • 云间仙籁:云端的仙乐,形容清幽的环境。
  • 平分秋色:形容明月将秋天的色彩均匀地分开。
  • 云衢:长长的道路,形容明亮的夜空。
  • 狡兔:狡猾的兔子,象征逃避。
  • 妖蟆:邪恶的蛤蟆,象征不好的事物。
  • 灵槎:神舟,象征理想的旅程。
  • 银河:银河,象征遥远的地方与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朴,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主要以其诗作在文学史上留名。他的诗风清新而富有哲理,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中秋》创作于中秋佳节,此时月亮最为圆满,象征团圆与思念。诗人借助中秋的明月,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中秋》是李朴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创作的一首诗,展现了秋天的清幽与宁静。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展现了诗人对月亮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篇以“皓魄当空宝镜升”描绘了月亮的明亮,营造了一个清澈明亮的夜空。接着,通过“云间仙籁寂无声”,引入了一种神秘而安详的氛围,似乎月亮在静静地倾听着世间的声音。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两句,进一步加强了月亮的象征意义,月亮不仅仅是秋天的象征,更是光明与希望的化身。后半部分的“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则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保护,表达了对邪恶与丑陋的拒绝。最后两句“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期待,希冀能与心爱之人共同前行,期待更美好的未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李朴对中秋佳节的独特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皓魄当空宝镜升:描绘月亮在空中升起,形容其明亮如宝镜。
  • 云间仙籁寂无声:月光洒在云间,只有静谧的仙乐响起,表现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平分秋色一轮满:月亮将秋天的色彩均匀分开,象征着圆满与和谐。
  • 长伴云衢千里明:月亮伴随在长长的道路上,照亮千里,象征着希望与光明。
  • 狡兔空从弦外落:狡猾的兔子从弦外逃落,象征着对丑陋事物的避让。
  • 妖蟆休向眼前生:希望妖怪不要在眼前出现,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灵槎拟约同携手:希望与爱人共同乘坐灵舟,象征着理想的生活。
  • 更待银河彻底清:期待银河明亮清澈,寓意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宝镜”,增强了其明亮的形象。
  • 拟人:将月亮和云间的仙乐赋予人性,增添了诗的情感色彩。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使得诗句更加工整,富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明月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团圆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理想生活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皓魄:象征月亮的明亮与圆满,代表团圆的期盼。
  • 云间仙籁: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 灵槎:象征理想与美好的未来。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让读者感受到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皓魄”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明亮的月亮
    C. 星星
    D. 云彩

  2. “灵槎”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的生活
    C. 过去的回忆
    D. 未来的梦想

  3. 诗中的“妖蟆”象征什么? A. 美好事物
    B. 幸福生活
    C. 邪恶与丑陋
    D. 自然景观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李朴的《中秋》都以月亮为主题,前者更注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李朴则更侧重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情感的抒发。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