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喜晴次李司鉴》

时间: 2025-01-11 06:32:10

丽日熏轻葛,残春似早秋。

庭莎经雨发,渠水绕花流。

抚剑成高咏,衔杯散远愁。

阴晴嗟未定,竹外正闻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丽日熏轻葛,残春似早秋。
庭莎经雨发,渠水绕花流。
抚剑成高咏,衔杯散远愁。
阴晴嗟未定,竹外正闻鸠。


白话文翻译:

阳光明媚,轻轻熏烤着新织的葛布,残余的春天似乎已变成了初秋。庭院里的草经过雨水的滋润,显得格外茂盛,溪水环绕着花朵流淌。手持宝剑吟唱高歌,一杯酒在手,愁绪也随之散去。然而,天气阴晴不定,竹外传来阵阵的杜鹃鸣叫声。


注释:

  • 丽日:美丽的阳光。
  • :熏染、照耀。
  • 轻葛:指轻薄的葛布,常用作夏日的衣物。
  • 残春:指春天的尾声,春天即将结束。
  • 似早秋:意指气候已显得有些凉爽,像早秋的感觉。
  • 庭莎:庭院中的草。
  • 渠水:指小溪、灌溉用的水道。
  • 抚剑:手持宝剑,表示豪情壮志。
  • 高咏:高声吟唱。
  • 衔杯:嘴里含着酒杯,饮酒。
  • 远愁:指心中的忧愁。
  • 阴晴:天气的变化,阴天和晴天。
  • 闻鸠:听到杜鹃的叫声,杜鹃常被视为悲鸣的象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杜鹃”常常与离别、悲伤联系在一起,古人认为杜鹃鸣叫时正是春末夏初,常引发人们的思绪与感慨。此外,诗人在作品中手持宝剑吟唱,传达出一种豪放、不羁的气质,反映了士人的风范与胸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瑜,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语言清新、意境深远。黄瑜的作品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显示出丰富的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暮春喜晴”描绘的是春末夏初的时节,正值气候变化之际,诗人可能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感受到春天的残留与即将到来的夏天的交替,这种微妙的变化引发了他的诗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末夏初的美好景色,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两句“丽日熏轻葛,残春似早秋”通过对比构建出一种时节交替的意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余温与初夏的气息。接下来的“庭莎经雨发,渠水绕花流”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庭院图画,似乎令诗人心中愁绪得以释然。

“抚剑成高咏,衔杯散远愁”中,抚剑高歌的豪情与饮酒的洒脱交织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忧愁的豁达。最后两句“阴晴嗟未定,竹外正闻鸠”则将情感拉回现实,天气的不定与杜鹃的悲鸣又使人对人生的无常有了更深的思考。这种对比与冲突,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既欢快又略带忧伤的复杂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丽日熏轻葛:描绘了阳光明媚,温暖的气息轻轻照耀着新织的葛布,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
  2. 残春似早秋:春天即将结束,天气变得凉爽,似乎预示着秋天的来临。
  3. 庭莎经雨发:经过雨水滋润的庭院草坪显得更加茂盛,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4. 渠水绕花流:小溪水流环绕着花朵,增添了自然的灵动与美感。
  5. 抚剑成高咏:手握宝剑,吟唱高歌,表达了对生活的热情与豪情。
  6. 衔杯散远愁:饮酒时,愁绪随之散去,表现了对烦恼的洒脱态度。
  7. 阴晴嗟未定:天气的变化无常,象征着人生的波折。
  8. 竹外正闻鸠:杜鹃的鸣叫声传来,给人以思考与感慨。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残春似早秋”的对比,表现时节的变迁与心境的变化。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如“衔杯散远愁”,表现出人与自然的互动。
  • 意象:阳光、草坪、溪水、杜鹃等意象的运用,营造出浓厚的自然氛围。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暮春的美丽景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反映出一种豁达与洒脱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不确定未来的感叹与接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丽日:象征希望与温暖。
  • 轻葛:代表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
  • 庭莎:象征生命的繁荣与活力。
  • 渠水:流动的水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
  • 剑与酒:分别象征豪情与洒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丽日”指的是什么?

    • A. 阴天
    • B. 明亮的阳光
    • C. 暴风雨
    • D. 夜晚
  2. 诗中提到的“杜鹃”通常代表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悲伤
    • C. 忧愁
    • D. 爱情
  3. “抚剑成高咏”中的“剑”象征什么?

    • A. 武力
    • B. 豪情壮志
    • C. 伤痛
    • D. 友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黄瑜的这首诗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豪放与壮志的气概。两者在风格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黄瑜的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深情,而李白的诗则充满了对人生的豪情与对酒的豪饮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