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自金华登陆过桃花岭
作者: 金兰贞 〔清代〕
原文展示:
渺渺关河路,承欢此一行。
水明奁镜净,山远黛眉横。
度岭松涛送,归舆客雁迎。
风霜缘未历,日日计征程。
白话文翻译:
在渺茫的关河之路上,我在此行中感到欢喜。
水面如同明亮的镜子,映照着清澈的景象;山峰远处,像黛眉般横亘在天际。
越过山岭,松涛送别我,归来的行人如同大雁迎接我。
风霜的考验尚未经历,每一天我都在计算着征途的里程。
注释:
- 渺渺: 渺小而模糊,形容景象的遥远。
- 承欢: 享受欢乐,感受到快乐。
- 奁镜: 这里指水面,形容水清如镜。
- 黛眉: 形容远处的山峰如同女子的黛眉般美丽。
- 度岭: 越过山岭。
- 松涛: 松树的风声。
- 归舆: 归来的车马。
- 客雁: 归来的大雁。
- 风霜: 指生活中的艰难困苦。
典故解析:
- “桃花岭”常用来指代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家的向往。
- 诗中涉及的“松涛送”和“雁迎”则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象征送别与重聚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金兰贞,清代著名女诗人,以清丽婉约的诗风著称。她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常以女性的视角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金华旅行途中,表达了对旅途的思考与对自然美的赞美。它反映了清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内心的情感寄托。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思考与身心的感受。首句“渺渺关河路”以渺小的视角切入,带出一种孤独与渺小之感;随之而来的“承欢此一行”则体现了诗人对于旅途的热爱与欣喜。诗中使用了大量自然意象,如“水明奁镜净”“山远黛眉横”,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与赞美。
诗中“度岭松涛送,归舆客雁迎”描绘了送别与迎接的场景,表达了对旅途的思考和对归家情景的期盼。最后“风霜缘未历,日日计征程”则引发思考:旅途虽艰辛,但每一天的行程都充满了意义。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清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渺渺关河路: 描绘了旅途的渺小与广阔,暗示着人生的漫长。
- 承欢此一行: 体现出诗人在旅途中的快乐与满足。
- 水明奁镜净: 通过对水的描绘,表现出自然的清新与美好。
- 山远黛眉横: 山的形态如女子的眉毛,形象而生动。
- 度岭松涛送: 松涛送别,传达出一种自然的陪伴。
- 归舆客雁迎: 大雁迎接,象征归来的喜悦。
- 风霜缘未历: 表达了对未来挑战的思考。
- 日日计征程: 反映了对人生旅程的认真思考。
-
修辞手法:
- 多用比喻和拟人,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 对仗工整,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人生态度的积极向上。
意象分析:
- 关河: 象征人生的旅程,充满变幻与未知。
- 松涛: 代表自然的陪伴与支持。
- 雁: 象征归家与团聚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渺渺关河路”是形容什么? a) 旅途遥远
b) 旅途欢乐
c) 旅途艰辛
答案: a) 旅途遥远 -
“水明奁镜净”中的水比作什么? a) 明亮的镜子
b) 流动的河流
c) 清澈的湖泊
答案: a) 明亮的镜子 -
诗的末句“日日计征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恐惧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人生旅程的思考
答案: c) 对人生旅程的思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金兰贞与王维的作品中都运用了自然意象,但王维更关注内心的宁静,而金兰贞则在自然中找到归属感和快乐。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