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落月忽堕水,疏星犹在天。
鸡声乱残梦,鞭影破寒烟。
霜重悔衣薄,日初如斗悬。
田翁正无事,闭户畅高眠。
白话文翻译:
月亮忽然落入水中,稀疏的星星依然在天空中闪烁。
鸡鸣声打断了残留的梦,马鞭的影子穿破了寒冷的烟雾。
霜重得让人悔恨衣衫单薄,初升的太阳如同斗篷般悬挂在空中。
老农正无事,关上门畅快地安睡。
注释:
- 落月:指月亮落下,表达了时间的流逝。
- 疏星:稀疏的星星,暗示夜空的宁静与清冷。
- 鸡声:鸡鸣声,早晨的标志,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 鞭影:马鞭的影子,可能指代行人或农夫的出行。
- 霜重:霜降得重,表示天气寒冷。
- 斗悬:斗是指日的形状,日初指太阳刚刚升起。
- 田翁:田里的老人,指代农民,象征着安静的生活。
典故解析:
- “鸡声乱残梦”:鸡鸣在古代常被用作清晨的象征,打破梦境,标志着新一天的开始。
- “闭户畅高眠”:古人常有隐居或安静生活的理想,田翁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以豫,清代诗人,以其抒情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其作品常反映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晓行》创作于一个宁静的清晨,诗人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象,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晓行》是一首描绘清晨景象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美丽。开篇“落月忽堕水,疏星犹在天”勾勒出了一幅清晨的画面,月亮的落下和星星的残留,象征着夜的结束与日的来临,预示着新一天的开始。
随后的“鸡声乱残梦,鞭影破寒烟”更是将时间的流逝表现得淋漓尽致,鸡鸣声打破了梦境,暗示着人们要开始新一天的生活。这里,鸡声与梦的对比,显示了从梦境到现实的转变。
“霜重悔衣薄,日初如斗悬”则通过对天气的描写,表达了清晨的寒冷,提醒人们在生活中应当有所准备。最后的“田翁正无事,闭户畅高眠”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田翁的安睡体现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与享受。
整首诗在静谧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哲思,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清晨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月忽堕水:描绘了月亮落入水中的瞬间,象征时间的流逝。
- 疏星犹在天:星星还在天空中,暗示夜晚的余韵。
- 鸡声乱残梦:鸡鸣声打断了梦境,象征新一天的开始。
- 鞭影破寒烟:马鞭的影子穿破寒烟,显示行人的出行。
- 霜重悔衣薄:霜重得让人后悔穿得单薄,表现清晨的寒冷。
- 日初如斗悬:初升的太阳像斗一般悬挂,形象化了日出的景象。
- 田翁正无事:老农无事可做,表现了宁静的田园生活。
- 闭户畅高眠:关上门安然入睡,展现对生活的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日初如斗悬”将太阳比作斗,生动形象。
- 拟人:鸡声打破梦境,给鸡鸣赋予了人的情感。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清晨宁静生活的向往,透过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时间与变化。
- 星:代表宁静与遥远的梦想。
- 鸡声:新一天的开始。
- 霜:寒冷与季节的变迁。
- 田翁:象征着质朴与安宁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落月忽堕水”表达了什么? A. 月亮的美丽
B. 时间的流逝
C. 水的清澈
答案:B -
“鸡声乱残梦”中的“乱”字有何作用? A. 形容鸡鸣的响亮
B. 表达梦境被打断的状态
C. 表示混乱的生活
答案:B -
诗中的“田翁”象征什么? A. 富裕
B. 田园生活的宁静
C. 老年人的智慧
答案:B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全书》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