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晚眺》

时间: 2025-01-11 07:55:03

偷閒微步到城东,路绕长堤曲复通。

河上波涛吞夕照,营门鼓角响西风。

四围野色炊烟外,万点秋声落叶中。

兴尽归来天已暮,酒楼灯影渐分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偷閒微步到城东,
路绕长堤曲复通。
河上波涛吞夕照,
营门鼓角响西风。
四围野色炊烟外,
万点秋声落叶中。
兴尽归来天已暮,
酒楼灯影渐分红。

白话文翻译:

我轻松漫步来到城东,
小路蜿蜒绕过长堤再通向前。
河面波涛吞没了夕阳的余晖,
营门外鼓声和号角声在西风中回荡。
四周的野色笼罩在炊烟之外,
万千秋声交织在落叶之间。
游兴已尽,归来的时候天色已暗,
酒楼的灯光渐渐分开了红色的影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偷閒:偷偷享受闲暇时光。
  • 微步:轻盈地走。
  • 曲复通:弯曲而又通向更远的地方。
  • 波涛:指水面上起伏的波浪。
  • 营门:军营的大门。
  • 鼓角:军中乐器,鼓声和号角声。
  • 炊烟:做饭时升起的烟雾。
  • 万点秋声:无数秋天的声音。
  • 灯影:灯光照射下的影子。

典故解析:

  • 此诗并未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生活情景,体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以豫,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其创作风格受传统诗词影响深厚,注重抒情和自然景物的描写。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士人闲适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城东晚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晚间游览城东的情景,展现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内心的宁静。开篇“偷閒微步到城东”,诗人以轻松的步伐走向城东,表达了对闲暇生活的追求。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路绕长堤曲复通”,展现了小路的蜿蜒,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诗中“河上波涛吞夕照”,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示了夕阳与水波交融的美丽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营门的“鼓角响西风”,则不仅描绘了军营的气氛,也暗含了对时局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最后两句“兴尽归来天已暮,酒楼灯影渐分红”,将诗人的游兴与归家时的孤寂感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无奈。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感悟,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偷閒微步到城东:诗人轻松地走向城东,暗示对生活的享受。
  • 路绕长堤曲复通:小路曲折而延伸,象征生活的多样与变化。
  • 河上波涛吞夕照:水波汹涌,与夕阳交相辉映,表现了自然的壮丽。
  • 营门鼓角响西风:军营的鼓声与号角声,传达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 四围野色炊烟外:周围的自然景色与人间烟火相映成趣。
  • 万点秋声落叶中:秋天的声音描绘出一种凄美的情感。
  • 兴尽归来天已暮:游玩结束,天色已晚,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归属。
  • 酒楼灯影渐分红:酒楼的灯光渐渐变得模糊,象征着对过往的追忆与惜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波涛吞夕照”,形象地描绘水波与夕阳的关系。
  • 对仗:如“兴尽归来”与“天已暮”,展现了诗句的对称美。
  • 拟人:如“万点秋声”,赋予秋声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闲暇生活的向往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勾画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城东:代表着一种归属与安宁。
  • 长堤:象征着生活的曲折与旅途的延续。
  • 夕照:代表着美好的事物,亦是短暂的象征。
  • 炊烟:人间烟火,体现生活的温暖与人情味。
  • 秋声: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时间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偷閒”是什么意思? A. 偷偷的休息
    B. 偷偷的工作
    C. 偷偷的旅行
    D. 偷偷的学习

  2. “河上波涛吞夕照”中“吞”字的意思是? A. 吞食
    B. 接受
    C. 隐藏
    D. 包含

  3. 诗人最后一句中“灯影渐分红”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期待
    D. 疲惫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陈以豫的《城东晚眺》更注重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崇敬与对孤独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欣赏》
  • 《陈以豫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