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时间: 2025-04-27 19:22: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阳台
作者: 陆求可 〔清代〕
华发秋生,故园天阔,凉飙几日惊心。
潦倒登台,南鱼北雁沉沉。
听猿欲下怀人泪,况城头夜半笳音。
问前朝何事,长亭轻自分襟。
巫山巫峡萧森。便兼天波浪,接地风阴。
憔悴难堪,空闲匣剑囊琴。
江头枫叶停车看,抵来时红杏春深。
梦中行家山易到,隔断闻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白发在秋天悄然生长,故乡的天空广阔,几日的凉风让人心惊。潦倒之际登上高台,南方的鱼和北方的雁都显得沉重。听着猿啼,仿佛让人泪下,更何况城头半夜的笳音。问那前朝的事,长亭旁轻轻自省。巫山巫峡显得萧瑟,天上的波浪与地上的风阴交织。憔悴得难以承受,空闲的剑匣和琴囊都显得无用。江边的枫叶停下车来观赏,抵挡不住红杏春深的回忆。梦中行走在家乡的山上容易到达,隔着远处却只能听到砧声。
注释
- 华发:白发,指年老。
- 潦倒:形容失意或困境。
- 笳音:古代乐器的声音,常用于表达哀伤。
- 巫山巫峡:指巫山和巫峡,二者均为著名的自然景观,象征孤寂与忧愁。
- 匣剑囊琴:象征着无用的才华或物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求可,清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作品多描写人生感慨和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而沉郁。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身处困境之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安定和个人的失落。
诗歌鉴赏
陆求可的《高阳台》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华发秋生”用白发的意象象征着岁月的流逝,紧接着描述故园的广阔与凉风的惊心,仿佛让人感受到心灵的震撼。诗中反复提到的“潦倒登台”,不仅是现实的困境,也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
“听猿欲下怀人泪,况城头夜半笳音”一句,极具感染力,猿啼声与笳音交织,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哀伤的氛围。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使得诗歌更具音韵美,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无限感怀。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江头枫叶停车看”展现了一种静谧而又沉重的思考,枫叶的红与春杏的深,形成了时间的对比,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迁。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故乡的深刻思考,令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悲凉而又美丽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华发秋生:象征着岁月的无情流逝。
- 故园天阔:表达对故乡的向往。
- 凉飙几日惊心:几天的凉风让人心中不安。
- 潦倒登台:身处困境中,爬上了高台。
- 南鱼北雁沉沉:南北迁徙的生物也显得沉重,暗指人生的艰难。
- 听猿欲下怀人泪:猿啼让人不由自主地流泪。
- 况城头夜半笳音:半夜的笳音更显孤寂。
- 问前朝何事:对历史的思考与追问。
- 长亭轻自分襟:在长亭中轻轻掀开衣襟,象征自省。
- 巫山巫峡萧森:描述自然的萧瑟,寓意内心的孤独。
- 憔悴难堪:身心疲惫,难以承受。
- 空闲匣剑囊琴:象征着无用的才华与器物。
- 江头枫叶停车看:在江边观看枫叶,象征停下思考。
- 抵来时红杏春深:回忆过往的美好时光。
- 梦中行家山易到:梦中回到故乡的感觉。
- 隔断闻砧:隔着距离只能听到砧声,表达距离感与思乡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华发”比喻老去。
- 拟人:如“猿欲下怀人泪”,让猿啼拥有了人的情感。
- 对仗:如“南鱼北雁”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发: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笳音:象征孤独与悲伤。
- 巫山巫峡:象征自然的壮丽与内心的孤寂。
- 枫叶:象征秋天的凋零与遗憾。
- 剑囊琴:象征无用的才华与空虚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故乡的怀念
- B. 对爱情的思考
- C. 对历史的追溯
- D. 对自然的赞美
-
“潦倒登台”中“潦倒”指的是什么?
- A. 失意
- B. 快乐
- C. 成功
- D. 健康
-
诗中提到的“华发秋生”象征什么?
- A. 年轻
- B. 生命的开始
- C. 衰老与时间
- D. 春天的美好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陆求可《高阳台》 vs 李白《月下独酌》:
- 二者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陆求可更加强调对故乡的思念,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对孤独的自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陆求可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魅力:从古至今的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