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时间: 2025-01-27 04:12:2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高阳台
作者: 黄侃 〔近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禁苑春深,禊游人去,湘桃开遍湖湾。
虬户沈沈,东风不启铜环。
无情只有燕池水,向镜中仍照西山。
更何人,浅拂胭脂,重倚栏干。
辽阳归信知难寄,但拈花弄蕊,时忆乡关。
已是飘零,如何禁得轻寒。
销魂莫向斜阳语,怕罗衣容易斓斑。
只凭他,几片愁红,流到人间。
白话文翻译:
春深的禁苑中,举行祭游的人已经离去,湘桃在湖湾边开满了花。
寂静的门扉紧闭,东风没有开启铜环。
只有那无情的燕池水,仍在镜中映照着西山。
还有谁,轻轻拂动胭脂,倚靠在栏杆上。
从辽阳归来的信件难以寄出,只能捧着花儿玩弄,时常思念故乡。
已经是飘零的时节,怎能承受这轻寒?
不要向斜阳诉说愁苦,怕那轻罗衣容易沾染斑点。
只凭几片愁红,流传到人间。
注释:
- 禁苑:指禁苑,即宫中的花园。
- 禊游:古代春季祭祀活动。
- 湘桃:指湘江流域的桃花。
- 虬户:形容门扉紧闭。
- 东风:春风。
- 燕池水:比喻水的无情。
- 重倚栏干:意指依靠在栏杆上。
- 辽阳:指辽阳,古地名,暗指信件的寄送难题。
- 愁红:指愁苦的情感化为红色的花瓣。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黄侃(1864-1935),字叔和,号紫山,近代诗人、文学家和教育家,致力于推动古典诗词的发展。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季,表达了作者在春天的禁苑中对时光流逝和故乡的思念,体现了浓厚的乡愁情感。
诗歌鉴赏:
《高阳台》是一首充满春意与愁绪的诗。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禁苑,细腻而生动。开头几句以“禁苑春深”引入,描绘了春天的深邃与静谧,紧接着“禊游人去”,表明游人离去,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湘桃盛开的景象则展示了春天的美丽,然而此时的安静却让人感到几分凄凉。
在诗的中段,“无情只有燕池水,向镜中仍照西山”,表达了对流逝时光的无奈与感慨,水的无情映衬出人的孤寂。接下来的“更何人,浅拂胭脂,重倚栏干”,通过细腻的描写突显出人们的闲适与无所事事,但这份闲适中又透出淡淡的忧愁。
最后几句,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诗的结尾“只凭他,几片愁红,流到人间”,以花瓣象征愁苦,渗透着一种感伤的美感,令人回味无穷。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人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的对比,构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禁苑春深:暗示春天已经深厚,生机盎然。
- 禊游人去:游人离去,象征着春天的流逝。
- 湘桃开遍湖湾:描绘自然的美景,增添了生动的色彩。
- 虬户沈沈:门扉紧闭,表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无情只有燕池水:水的无情反映出人情的冷漠。
- 向镜中仍照西山:通过镜子映照,表现一种自省与反思。
- 更何人,浅拂胭脂,重倚栏干:描绘了一种无所事事的闲适生活。
- 辽阳归信知难寄:信件寄送的无奈,暗示与故乡的隔阂。
- 但拈花弄蕊,时忆乡关:思念故乡,展现对家乡的深情。
- 已是飘零,如何禁得轻寒:感慨时光流逝,如何承受轻寒的侵袭。
- 销魂莫向斜阳语:警惕不要在斜阳下诉说愁苦。
- 怕罗衣容易斓斑:担心轻薄的衣物容易沾染愁苦。
- 只凭他,几片愁红,流到人间:以愁红的花瓣象征愁苦的流传。
-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多次使用比喻,如“燕池水”象征着无情。
- 拟人:通过“销魂莫向斜阳语”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音韵和句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对仗工整。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美好与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反映出一种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燕池水:象征着孤独与无情。
- 胭脂:代表着女子的妆饰,暗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愁红:象征着愁苦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高阳台》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黄侃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湘桃开遍湖湾”中的“湘桃”指的是?
- A. 柿子
- B. 桃花
- C. 橙子
- D. 樱花
-
诗中提到的“辽阳归信知难寄”表达的意思是?
- A. 容易寄信
- B. 寄信困难
- C. 信件丢失
- D. 信件被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by 杜甫
- 《江南春》by 杜甫
诗词对比:
- 《高阳台》与《春望》:两首诗均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悟,但《春望》更侧重于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苦闷,而《高阳台》则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
- 《近现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