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靧栉》

时间: 2025-02-04 15:30:39

澡灌新宜白毡巾,睡余臞面涤昏尘。

三薰衣润乘沉麝,一沃汤柔和芷辛。

衰发任从清镜脱,壮心不逐故书陈。

清平孤闷将何事,燕坐移时定谷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澡灌新宜白毡巾,睡余臞面涤昏尘。
三薰衣润乘沉麝,一沃汤柔和芷辛。
衰发任从清镜脱,壮心不逐故书陈。
清平孤闷将何事,燕坐移时定谷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洗过澡后,白色的毡巾显得格外合适,睡醒后,脸上残留的尘埃被洗净。用三种香草的香气来熏染,沉香的气息弥漫,浸泡在柔和的汤水中,香草的气味更显芬芳。虽然头发已渐渐衰落,但心中壮志依旧,不会去追逐那些旧书中的陈旧观念。如今的平静和孤独让我感到迷茫,静坐在这里,时间在流逝,我该如何面对内心的神灵?

注释:

  • 靧栉:指理发和洗澡的仪式。
  • 毡巾:一种用毡制成的头巾,通常用于洗澡后。
  • 薰衣:熏香,指用香草的香味来熏染空气。
  • 沉麝:沉香和麝香,都是香料。
  • 芷辛:指香草,具有芳香的植物。
  • 清镜:指清澈的镜子,象征自我反省。
  • 谷神:指内心的精神、灵魂。

典故解析:

  • 三薰衣润:可能指的是古代人们习惯于使用香气来净化身心,古代文人常借用香气象征清雅。
  • 壮心不逐故书陈:反映出作者不愿沉溺于过去的知识和书籍,强调追求新的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是宋代的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因其诗文清雅、风格独特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某个闲适的时刻,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尤其是在洗去尘世烦恼后,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诗歌鉴赏:

《靧栉》是一首反映内心世界与外在生活的诗作。全诗以洗澡与清洁为起点,融入香气与饮食的意象,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在清晨醒来后,经过洗涤,感到精神焕发,然而内心的孤独和迷茫依然存在。诗中“衰发任从清镜脱,壮心不逐故书陈”一句,深刻揭示了诗人的矛盾心理:外在的衰老与内心的渴望并存。通过“清平孤闷将何事”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对内心神灵的探寻,生动地展现了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与反省。整首诗在轻松的意境中,隐含着对生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澡灌新宜白毡巾:洗澡后,白色的毡巾显得格外适合,暗示洗净后的清新感。
  2. 睡余臞面涤昏尘:醒来后,脸上残留的尘埃被洗净,强调清新与恢复。
  3. 三薰衣润乘沉麝:用三种香草的香气来熏染,增加了环境的雅致。
  4. 一沃汤柔和芷辛:浸泡在柔和的汤水中,香草的香气更显芬芳,突显生活的享受。
  5. 衰发任从清镜脱:虽然头发已经衰老,但心中仍有壮志。
  6. 壮心不逐故书陈:诗人不再追逐旧书中的古老观念,体现出对新生活的向往。
  7. 清平孤闷将何事:内心的孤独与迷茫引发思考。
  8. 燕坐移时定谷神:静坐在此,时间悄然流逝,思考内心的神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澡灌”与“涤昏尘”,形成了音韵的和谐。
  • 比喻:将香气与内心的清新相联系,增强了诗的意境。
  • 象征:香气、清镜等意象象征着内心的净化与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突显了内心的孤独与追求新生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洗净烦恼,重获新生。
  • 香气:代表内心的清雅与追求。
  • 镜子:象征自我反省与内心的真实。
  • 孤闷:表达内心的迷惘与对未来的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沉麝”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香料
    B. 一种花
    C. 一种食物
    D. 一种饮品

  2. 诗人如何看待自己衰老的外表? A. 感到沮丧
    B. 继续追逐旧书
    C. 反思内心的壮志
    D. 不在乎

  3. “清平孤闷将何事”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迷茫
    C. 忧伤
    D. 愤怒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对比张镃的《靧栉》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但张镃更侧重于生活的细腻与香气的氛围,而李白则通过月光与思乡之情,展现了强烈的情感波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