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色夜逾净,虚庭当我前。
风裳几白玉,何烦佩褊褼。
曼倩去已久,谁同醉陶然。
空怀依隐心,三叫芙蕖边。
白话文翻译:
月光在夜晚愈加清澈,照亮了我面前的空庭。
风中轻拂的衣衫如同白玉般洁白,何必烦恼佩戴那轻薄的衣饰。
曼倩离去已经很久,谁能与我一同畅饮、陶醉于美酒之中?
心中空怀隐秘的情感,唯有在芙蕖旁边轻声呼唤三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夜逾净:夜晚愈加清澈明亮。
- 虚庭:空旷的庭院。
- 风裳:轻柔的衣裳。
- 佩褊褼:佩戴轻薄的衣物,这里指不需要的繁复装饰。
- 曼倩:指诗人所思念的人。
- 陶然:陶醉、沉醉。
- 芙蕖:即荷花,常象征美丽与纯洁。
典故解析:
- 芙蕖:在古典诗词中,荷花常象征着美好与清纯。提到芙蕖,可能暗示诗人的爱慕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往往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作者身处庭院中,感受着明月的清辉与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月色》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中通过描写月光、庭院、衣衫、思念等元素,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寂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开篇以“月色夜逾净”描绘出一个清澈透明的夜晚,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月光的柔和与静谧。接着“虚庭当我前”则将诗人孤独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空荡的庭院让人感到无奈与惆怅。诗人在此情境中回忆起曼倩的离去,内心的失落感愈发显现,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两句“空怀依隐心,三叫芙蕖边”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虽然心中空怀情感,却无人与之共鸣,只有在芙蕖边轻声呼唤,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整首诗在清幽中渗透着淡淡的忧伤,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诗人内心的世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有对失去情感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色夜逾净:月光在夜晚愈加明亮,暗示宁静的环境。
- 虚庭当我前:空荡荡的庭院在我眼前,表现孤独。
- 风裳几白玉:风中轻拂的衣物如同白玉,传达出对美的追求。
- 何烦佩褊褼:不必烦恼佩戴轻薄的饰物,意在表达对物质的超脱。
- 曼倩去已久:回忆起离去的曼倩,表达对往日的思念。
- 谁同醉陶然:无人与我同醉,突显孤独感。
- 空怀依隐心:内心空有情感,无法倾诉。
- 三叫芙蕖边:在芙蕖旁边轻声呼唤,象征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衣裳比作白玉,突显其洁白与美丽。
- 对仗:如“空怀依隐心,三叫芙蕖边”,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意象:月光、庭院、芙蕖等意象交织,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失去情感的惋惜,反映出孤独与思念交织的复杂情感,突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色:象征宁静与清澈。
- 虚庭:代表孤独与空虚。
- 风裳:象征轻盈与美丽。
- 曼倩:象征情感的寄托与思念。
- 芙蕖:象征纯洁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曼倩”是指什么? A. 一种花
B. 诗人的思念之人
C. 一种乐器
D. 一种饮品 -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自然的美
B. 个人的孤独与思念
C. 社会的繁华
D. 生活的悲惨 -
“月色夜逾净”中的“逾”可以理解为: A. 增加
B. 减少
C. 变化
D. 结束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夜晚月光下的思乡情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月色》:两者都在描写月夜,但李白的作品更强调对故乡的思念,而张镃则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对失去情感的追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