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藤蔓穿篱碍草扉,与僮扶起绕松围。
髯龙鳞甲动云雨,缚着空山莫遣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藤蔓穿过篱笆,挡住了草门,与小童一起扶起围绕松树的藤蔓。鬓发如龙、鳞甲般的云雨在空中翻滚,却被束缚在空山之中,不能飞走。
注释:
- 藤蔓:植物的一种,具有攀援性,常用来形容生机勃勃的自然。
- 篱:篱笆,作为一种围墙的形式。
- 扉:门,特指小门。
- 僮:小童,指年轻的侍从或小孩。
- 髯龙:形容云的样子,似龙须般的形态。
- 鳞甲:比喻云的形状变化多端,像龙的鳞甲。
- 空山:指的是空旷的山,象征寂静和空灵。
- 莫遣飞:不要让它飞走,表达一种对自然现象的控制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山水景物,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方岳的隐居时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淡泊,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方岳的《即事十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展现了诗人对周遭环境的敏锐感受。诗中“藤蔓穿篱碍草扉”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藤蔓的生长状态,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真实写照,也隐含了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与“僮扶起绕松围”相呼应,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仿佛在说,自然的生长需要人们的呵护与引导。
而“髯龙鳞甲动云雨”,则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将云雨描绘成威猛的龙,暗示着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不可控。最后一句“缚着空山莫遣飞”,则是一种对自然现象的感叹与无奈,尽管自然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但在广袤的空山中,似乎又被束缚住,无法尽情展翅高飞。这种矛盾的情感,让人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藤蔓穿篱碍草扉”:藤蔓的生长穿越了篱笆,挡住了小草门,展现了自然的蓬勃。
- “与僮扶起绕松围”:与小孩一起将藤蔓扶起,围绕着松树,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髯龙鳞甲动云雨”:比喻云雨的形状如龙的鬓发,形象生动。
- “缚着空山莫遣飞”: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无奈与感叹。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雨比喻为“髯龙鳞甲”,形象生动。
- 拟人:藤蔓与小童的互动,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句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类对自然控制力的反思。
意象分析:
- 藤蔓:象征生机与生命力,体现自然的繁茂。
- 云雨:代表自然的力量和变化,暗示不可控的自然现象。
- 空山:象征宁静与孤独,反映内心的感悟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藤蔓穿篱”所描绘的是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 A. 春天的花开
- B. 藤蔓的生长
- C. 风的吹拂
-
“髯龙鳞甲”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树木
- B. 云雨
- C. 土地
-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自然力量的无奈
- C. 对人类的自豪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方岳与王维的山水诗对比,方岳更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而王维则多表达自然的静谧之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