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佥判取苏黄门图史园囿文章鼓吹之语为韵见》
时间: 2025-01-11 05:54: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往年郑子真,口语挂吏文。
宁知世间事,变化纷如云。
有司出纳吝,但守吾见闻。
参互漏一钱,怒气欲嚼龈。
鞭笞敢谁何,竟取众犬狺。
大官饱溪壑,此特其毫分。
夺髯一轩渠,要亦何足云。
人言老先生,训以明自焚。
归来北窗底,寸田得锄耘。
诸公直汲黯,羔雁当成群。
乃肯巾柴车,林壑伴野麇。
相从亦何乐,赖有中书君。
白话文翻译
往年郑子真,口口相传的官场语言。
怎能了解世间的事情,变化如同浮云一样纷繁。
一些官员出纳吝啬,只是守着自己的见闻。
相互间漏掉一文钱,怒火中烧几乎要咬牙切齿。
鞭笞又有谁敢?最终也只取了众狗的叫声。
大官们吃饱喝足,河流和山谷的财富不过是他们的毫毛。
夺走我的胡须,一条小渠又算得了什么呢?
人们说老先生教导我,明白了自焚的道理。
归来后在北窗下,得以在小田里锄耕。
诸公直如汲黯,羔雁也该成群。
不如拿上柴车,林中山野伴随野麇。
相互陪伴又有什么乐趣,幸好还有中书君在。
注释
- 郑子真: 郑子真为历史人物,可能指郑氏家族的某位成员,或寓意某种官场人物。
- 口语挂吏文: 指用口头语言表达的官场文字,反映当时官场的风气。
- 有司: 指负责管理公共事务的官员。
- 怒气欲嚼龈: 形容愤怒到咬牙切齿的地步。
- 夺髯一轩渠: 可能是比喻无所求的态度。
- 直汲黯: 黯为古代名士,形容人之正直。
- 巾柴车: 表示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以个人的生活经历与感悟为题材,关注民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宋代官场的特定背景下,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官场腐败、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中对官员的讽刺以及对自耕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方岳的《郑佥判取苏黄门图史园囿文章鼓吹之语为韵见》通过对官场现象的观察,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散文式的对话,流畅而自然,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诗中郑子真作为一个官员的形象,象征了官场中的腐败与无能,而“怒气欲嚼龈”则显示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愤怒和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自我反省,表现出一种归隐田园的渴望。诗人通过对比大官的奢华与自己简单的农田生活,展现出对物质生活的淡然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特别是在“归来北窗底,寸田得锄耘”中,诗人似乎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方岳的诗歌在语言上朴实而不失深刻,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显示了他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人读后深受触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往年郑子真,口语挂吏文: 诗人提到郑子真,可能在暗讽官场中流行的官话。
- 宁知世间事,变化纷如云: 表达对世事变化无常的感叹。
- 有司出纳吝,但守吾见闻: 指一些官员只顾自己的利益,不关心社会的真正问题。
- 参互漏一钱,怒气欲嚼龈: 描述因微小利益而产生的愤怒。
- 鞭笞敢谁何,竟取众犬狺: 讽刺官场中的冷漠与不作为。
- 大官饱溪壑,此特其毫分: 表达对官员贪婪的指责,强调他们的财富与普通人相比微不足道。
- 夺髯一轩渠,要亦何足云: 反映诗人对名利的淡泊。
- 人言老先生,训以明自焚: 表示对传统教诲的反思。
- 归来北窗底,寸田得锄耘: 向往简单的农耕生活。
- 诸公直汲黯,羔雁当成群: 形容理想的社交状态。
- 乃肯巾柴车,林壑伴野麇: 表达与自然为伴的愿望。
- 相从亦何乐,赖有中书君: 结尾处暗示对政治环境的依赖。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有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 通过比喻将官场生活与自然生活进行对比,突显出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夸张: “怒气欲嚼龈”夸张地表现了愤怒的程度,使情感更加真切。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官场腐败的愤怒和对简单田园生活的向往。方岳通过对比展现了人们在面对复杂社会时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泊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郑子真: 官场人物,象征腐败。
- 北窗: 寓意归隐与宁静。
- 寸田: 代表简单、宁静的生活。
- 羔雁: 象征团结与理想的社交关系。
- 林壑: 自然环境,寄托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郑子真”象征什么? A. 理想官员
B. 官场腐败
C. 乡村生活
D. 传统文化 -
诗中的“怒气欲嚼龈”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愤怒
C. 忧伤
D. 平静 -
“归来北窗底,寸田得锄耘”的意思是什么? A. 回到家乡务农
B. 追求功名
C. 享受奢华生活
D. 参加官场活动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现田园生活的恬淡与宁静。
诗词对比
- 陶渊明与方岳在对田园生活的描绘上有相似之处,但方岳更强调对官场的批判,而陶渊明则更多展现理想的宁静生活。两者的风格和情感基调各有千秋,前者偏向于理想的追求,后者则更多地反映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