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干 其二》

时间: 2025-01-24 09:54:57

罗袜无声下玉阶,碧纱窗下小徘徊。

尽工宛转和愁倚,不断连环放梦来。

曲曲重门通隐约,弓弓步屟费疑猜。

闲庭尽日凭谁扫,随意春痕渍绿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阑干 其二
罗袜无声下玉阶,
碧纱窗下小徘徊。
尽工宛转和愁倚,
不断连环放梦来。
曲曲重门通隐约,
弓弓步屟费疑猜。
闲庭尽日凭谁扫,
随意春痕渍绿苔。

白话文翻译:

在玉石的台阶上,袜子轻轻无声地滑落,
在碧绿的纱窗下,有人小心地踱步徘徊。
尽管工艺精美,却只是在愁苦中倚靠,
梦境不断地如同连环一样涌来。
曲折的重重门扉隐约可见,
轻轻的步伐让人猜疑不已。
在这安静的庭院里,整天都没有人来打理,
春天的痕迹随意地渗透在绿色的苔藓上。

注释:

  • 罗袜:指轻薄的袜子,常用来形容女子的服饰。
  • 玉阶:比喻精致华美的台阶,常用来形容高贵的环境。
  • 碧纱窗:用碧绿的纱帘做的窗户,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
  • 尽工宛转:指工艺精美,形态委婉。
  • 连环:形容梦境交错不断,隐喻思绪纷繁。
  • 重门:多重的门,象征着复杂和隐秘。
  • 弓弓步屟:形容走路时轻轻的脚步声,暗示着小心和犹豫。
  • 闲庭:安静的庭院,象征着宁静与无人的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梁绍壬(约1600-约1660),清代诗人,字廷谦,号紫微,江苏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故,流露出淡淡的忧愁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诗中通过细节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静谧而又带有淡淡忧伤的场景。开头两句“罗袜无声下玉阶,碧纱窗下小徘徊”便将读者带入一个优雅而孤寂的环境。轻柔的袜声与碧绿的窗帘形成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对比,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接下来的“尽工宛转和愁倚,不断连环放梦来”则进一步转向心理描写,表达了对工艺之美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愁苦的心情。梦境的不断涌现,既是对过去的追忆,又似乎在暗示着对未来的迷惘。

“曲曲重门通隐约,弓弓步屟费疑猜”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又复杂的空间,重门的曲折和轻盈的脚步声,传达出一种犹豫不决的心态。最后两句“闲庭尽日凭谁扫,随意春痕渍绿苔”则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春天生命力的感慨,庭院的无人打理与春痕的渗透,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永恒。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复杂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在优美的词句中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与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罗袜无声下玉阶:描绘出一个轻盈的女子,袜子轻轻滑落,暗示她的柔和与轻快。
  2. 碧纱窗下小徘徊:窗下的徘徊者,显示出一种犹豫与思索的状态。
  3. 尽工宛转和愁倚:工艺的精美与愁苦的倚靠,形成鲜明对比。
  4. 不断连环放梦来:梦境如连环般不断涌现,表现出思绪的纷繁复杂。
  5. 曲曲重门通隐约:隐秘的门扉与复杂的空间,象征着心灵的迷惘。
  6. 弓弓步屟费疑猜:轻盈的脚步声引发了猜测与疑惑。
  7. 闲庭尽日凭谁扫:庭院无人打理,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助感。
  8. 随意春痕渍绿苔:春天的痕迹随意渗透,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恒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碧纱窗”比喻柔美的环境。
  • 对仗:如“罗袜无声”和“碧纱窗下”,形成了音韵的和谐。
  • 拟人:如“梦来”,赋予梦境以生命,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反思,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罗袜:象征轻柔、优雅。
  • 玉阶:象征高贵、美丽的环境。
  • 碧纱窗:象征梦幻与柔和的氛围。
  • 春痕:象征生命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
  • 绿苔: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罗袜无声下玉阶”中的“罗袜”指的是什么? A. 鞋子
    B. 袜子
    C. 裙子
    D. 帽子

  2. “尽工宛转和愁倚”中的“工”指的是什么? A. 工匠
    B. 工艺
    C. 工地
    D. 工程

  3. 诗中提到的“闲庭”象征着什么? A. 热闹
    B. 寂静与孤独
    C. 繁华
    D. 事业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描绘春天的美景与孤独的思考,具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 《静夜思》 by 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孤独感。

诗词对比

  • 《阑干 其二》与《春江花月夜》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却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前者侧重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华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