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戴竹堂》
时间: 2025-01-11 05:03: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戴竹堂
作者: 陈鏊 〔明代〕
琅玕万个绕堂前,
开卷悠然胜辋川。
金影碎笼檐外月,
玉声清和石间泉。
翠禽啼处烟如锦,
紫箨栽来雪尚鲜。
霹雳一声惊蛰起,
龙孙高插碧云边。
白话文翻译
诗的内容描绘了竹堂前美丽的景色,围绕着无数琅玕花,读书时的悠然自得超越了辋川的风光。月光透过屋檐,投下金色的影子;石间泉水的声音清澈悦耳。翠绿的鸟儿在烟雾缭绕的地方鸣叫,紫色的竹子栽种后,雪白的花朵依然鲜艳。霹雳一声,惊醒了春天的生机,龙的后裔高高插在碧蓝的云边。
注释
- 琅玕:一种美丽的花卉,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辋川:指的是辋川的美景,辋川是古代文人游玩的地方。
- 金影:月光的影子,形容月光的美丽。
- 玉声:泉水的声响,象征清澈动听。
- 翠禽:青色的鸟,通常指的是美丽的鸟类。
- 紫箨:紫色的竹子,象征着竹的高雅。
- 霹雳:雷声,象征春雷的到来。
- 龙孙:龙的后代,象征着帝王或贵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鏊(约1550-1620),字景山,号茗山,明代诗人,浙江人。陈鏊以其诗词清新自然、风格典雅而著称,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天,作者游览竹堂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读书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赠戴竹堂》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展现了竹堂前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开篇以“琅玕万个绕堂前”引入,营造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既有色彩的丰富性,又有生机的活泼感。接下来的“开卷悠然胜辋川”,则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表达了在竹堂中读书的悠然之感,超越了辋川的美丽,这不仅是对风景的赞美,更是对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随后的几句描绘了月光、泉水、鸟鸣等自然元素,展现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场景,充满了生动的细节与音乐的韵律。“霹雳一声惊蛰起”则用春雷来象征季节的更替,传达了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的生机。而最后一句“龙孙高插碧云边”则暗含了对未来的希望,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明代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琅玕万个绕堂前:描绘了无数美丽的琅玕花环绕在竹堂前,营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 开卷悠然胜辋川:在竹堂中读书,感到心灵的宁静与满足,超越了辋川的美丽。
- 金影碎笼檐外月:月光透过屋檐,形成金色的影子,展现了夜晚的美丽。
- 玉声清和石间泉:泉水的声音清澈悦耳,像玉般的美妙,增添了宁静的气氛。
- 翠禽啼处烟如锦:翠鸟在烟雾缭绕的地方鸣叫,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紫箨栽来雪尚鲜:紫竹栽种后,开出的白花依然鲜艳,象征着生命的美好。
- 霹雳一声惊蛰起:春雷轰鸣,唤醒了沉睡的春天,象征着万物复苏。
- 龙孙高插碧云边:龙的后裔插上高高的青云,象征着对未来的希望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声”比喻泉水声的清脆悦耳。
- 对仗:诗中有明显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如鸟鸣、泉声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得画面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春天生机勃勃的赞美,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自然与人文和谐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琅玕:象征美好、纯洁的事物。
- 辋川:代表人文荟萃的地方,寓意理想的生活环境。
- 月、泉、鸟:自然元素,象征生命的美好与自然的和谐。
- 霹雳:春雷,象征变化与生机。
- 龙孙:象征希望与未来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赠戴竹堂》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陈鏊
C. 杜甫 -
诗中“琅玕”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花
C. 一种竹子 -
“霹雳一声惊蛰起”中的“霹雳”象征着: A. 暴风雨
B. 春的到来
C. 夜晚的宁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赠戴竹堂》与王维的《山中问答》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王维更强调山水之间的静谧与哲理,而陈鏊则在景色中融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感与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歌赏析》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