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入夜高檐雨,孤镫照欲明。
空堂沈海气,虚阁走江声。
但湿开州路,休浸滑县营。
何如劳旋后,留洗朔方兵。
白话文翻译
夜幕降临,雨水在高高的屋檐下滴落,孤独的灯火即将点亮。
空荡荡的厅堂里弥漫着潮湿的气息,虚空的阁楼传来江水的声音。
湿润的开州道路,不要淹没滑县的营地。
不如在这雨后辛劳,留给朔方的士兵一个干净的环境。
注释
- 孤镫:孤独的灯火,指代一盏灯,象征孤寂。
- 空堂:空荡荡的厅堂,表示无人居住或冷清的环境。
- 沈海气:形容空气潮湿,像是海水的气息。
- 虚阁:空旷的阁楼,给人一种空虚感。
- 开州路:指开州的道路。
- 滑县营:指滑县的营地,可能是军队驻扎之地。
- 朔方兵:指北方的士兵,通常与战争相关。
典故解析
本诗虽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意境与古代文人对雨夜的思考和感受相契合,常见于古代诗词中对孤独、思乡、士兵生活的描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密,清代诗人,创作风格多元,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一个雨夜,诗人通过描绘雨夜的情景,表达了对士兵艰辛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对战士们的关怀与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雨夜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孤独与士兵生活的深刻思考。开头的“入夜高檐雨”便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略显寒冷的夜晚氛围,雨水滴落在屋檐下,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孤独感。随后的“孤镫照欲明”则通过孤独的灯光映衬出一种温暖与希望,似乎在黑暗中寻找一丝光亮。
“空堂沈海气”与“虚阁走江声”进一步深化了空寂的气氛,空荡的空间与潮湿的空气交织,给人一种压抑感。此时,诗人将视野转向了开州与滑县,暗示了士兵在雨中行军的艰辛,表现了对他们苦难的同情与关心。
结尾的“何如劳旋后,留洗朔方兵”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士兵们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在雨后的环境中得到洗涤与恢复,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士兵的深情厚谊。整体来看,诗作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反映了历史背景下的士兵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关怀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入夜高檐雨:夜晚降临,高高的屋檐下开始下雨,营造出一种静谧且略显忧伤的氛围。
- 孤镫照欲明:孤独的灯光似乎在努力照亮周围的黑暗,表现出一种对光明的渴望。
- 空堂沈海气:空荡的厅堂中充满了潮湿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一种沉闷的环境。
- 虚阁走江声:空虚的阁楼传来江水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远方的故事。
- 但湿开州路:指出雨水让开州的道路变得湿滑,暗示了行路的艰难。
- 休浸滑县营:希望雨水不要淹没滑县的军营,表达了对士兵安全的关注。
- 何如劳旋后:不如在雨后辛勤工作,表达了对士兵生活的希望。
- 留洗朔方兵:希望在雨后给予北方士兵一个干净的环境,传达了关怀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镫”暗示孤独的情感。
- 拟人:如“走江声”,赋予江水以声音,增强了描绘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仗美,使得读起来更为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雨夜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孤独的思考和对士兵的关怀,表达了在艰难环境中对希望与光明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孤独、思念,反映环境的潮湿与士兵的艰辛。
- 灯:象征光明与希望,尽管孤独但仍在努力照亮黑暗。
- 空堂:象征孤寂的心境,反映出诗人的孤独感。
- 阁楼/江声:象征远方与流动的时间,带有一种思乡情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孤镫”指的是什么?
- A. 一盏灯
- B. 一条河
- C. 一片天空
-
诗中提到的“滑县”是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个地方
- C. 一种天气
-
诗人对士兵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无所谓
- B. 关心与同情
- C. 批评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孤寂与思念,体现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史密更侧重于对士兵生活的关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