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经快阁》

时间: 2025-01-10 22:37:23

侨寓穷沧海,心栖快阁间。

烟云浮四座,几席对千山。

阑槛何由见,神明怅未还。

兴崇应有待,高躅付谁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侨寓穷沧海,心栖快阁间。
烟云浮四座,几席对千山。
阑槛何由见,神明怅未还。
兴崇应有待,高躅付谁攀。

白话文翻译

在遥远的海边我暂时居住,心灵安放在这快阁之中。
烟雾和云彩环绕着四周,几张桌子对着千山万水。
栏杆外的景致难以看见,神明的感悟似乎还没有回来。
兴致高昂的事情应该有待于时日来临,但又该把这份追求托付给谁呢?

注释

  1. 侨寓:指暂时寄居或居住。
  2. 穷沧海:形容身处偏远的海边。
  3. 快阁:这里是指心灵的栖息地,象征高雅的居所。
  4. 阑槛:栏杆,指窗外的景致。
  5. 神明:指人的精神或灵魂。
  6. 高躅:高远的追求或理想。
  7. :指追求或依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正国,字景仁,号友山,南宋诗人,曾任职于官府。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范正国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重经快阁》创作于作者隐居之时,内心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在诗中得以体现。诗人在快阁中静思,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内心的矛盾,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诗歌鉴赏

《重经快阁》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深刻思考。首句“侨寓穷沧海”,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和远离尘嚣的状态,这种状态既是对外界的逃避,也是对内心的探索。接下来的“心栖快阁间”,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宁,快阁成为了心灵的栖息之地。

“烟云浮四座,几席对千山”描绘了自然的壮丽,四周的烟云与千山相对,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似乎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距离,正如“阑槛何由见”,栏杆外的景致让人难以看清,隐喻着对于理想的渴望却又难以触及。

最后两句“兴崇应有待,高躅付谁攀”,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与无奈。理想的实现需要时间,但在这段时间里,追求的方向与对象又是模糊不清的,这种情感的复杂性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思索。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探索与思考,深刻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侨寓穷沧海:诗人身处偏远的沧海之边,表示一种隐居的状态。
  • 心栖快阁间:内心的安宁和灵魂的栖息之所,快阁象征着理想与宁静。
  • 烟云浮四座:描绘了自然的景象,烟云环绕,展现出一种飘渺的感觉。
  • 几席对千山:几张桌子面向遥远的千山,表达了与自然的亲近感。
  • 阑槛何由见:栏杆外的景致难以看清,象征着理想的遥不可及。
  • 神明怅未还:对精神世界的迷茫与渴望,感受到内心的空虚。
  • 兴崇应有待:理想的实现需要等待,暗示时间的流逝。
  • 高躅付谁攀:对未来的追求对象的迷茫与无奈,提出了追求的困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快阁”比作心灵的栖息地,赋予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 对仗:上下句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如“烟云浮四座,几席对千山”。
  • 象征:栏杆、烟云、千山等意象都象征着人生的追求与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思考,以及对精神归宿的渴望。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不安,反映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无奈,深刻而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沧海:象征遥远与孤独,也代表了心灵的寻求。
  • 快阁:象征理想与精神的栖息地,是诗人内心的寄托。
  • 烟云:代表自然的变幻与无常,暗示人生的迷茫。
  • 千山:象征壮丽的自然景观,体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阑槛:象征人与理想之间的障碍,感受到的距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快阁”主要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精神的栖息地
    C. 自然景观
    D. 社交场所

  2. 诗人对未来的追求表现出怎样的情感? A. 期待与无奈
    B. 完全的满足
    C. 无所谓的态度
    D. 恐惧与逃避

  3. “阑槛何由见”中的“阑槛”代表什么? A. 具体的栏杆
    B. 障碍与距离
    C. 美好的回忆
    D. 诗人的家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
  • 王维《鹿柴》:描绘自然之美,体现隐逸思想。

诗词对比

  • 范正国《重经快阁》 vs 王维《山居秋暝》
    • 二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范正国更强调内心的孤独与追求,而王维则展现了宁静与和谐的生活状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