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

时间: 2025-01-10 22:47:04

忠州三峡内,井邑聚云根。

小市常争米,孤城早闭门。

空看过客泪,莫觅主人恩。

淹泊仍愁虎,深居赖独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忠州三峡内,井邑聚云根。
小市常争米,孤城早闭门。
空看过客泪,莫觅主人恩。
淹泊仍愁虎,深居赖独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忠州的情景:这里位于三峡之内,城市依山而建。小市场上总是争着买米,孤零零的城市早早关上了城门。看着过客流泪,却再也找不到主人给予的恩惠。即使在此滞留,仍然忧虑着老虎的威胁,深居简出只能依靠自己的小园子。

注释

  • 忠州:唐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重庆忠县。
  • 三峡:指长江三峡,著名的自然景观。
  • 井邑:指小城镇,井字形的布局。
  • 小市:小集市,指城中的小市场。
  • 孤城:形容城池的孤立与封闭。
  • 过客:路过的旅人。
  • 主人恩:指对主人好意的期待和向往。
  • 淹泊:滞留在水边。
  • 愁虎:指对虎的恐惧,象征危险。
  • 独园:自己的小花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他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常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杜甫晚年,因战乱流亡至忠州,诗人对当时的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感到无奈与哀伤,书写了对故土的思念与生活的愁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忠州的环境,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展现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孤寂的画面:小市争米与孤城闭门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生活的艰辛与萧条。

在“空看过客泪,莫觅主人恩”中,诗人表达了对人情冷暖的感慨,路过的旅人流泪而无处可归,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冷漠。最后两句“淹泊仍愁虎,深居赖独园”则引发了对自然与人类生存关系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忧虑与对归属感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境界深远,体现了杜甫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忠州三峡内:引入诗歌背景,表明地理位置。
  2. 井邑聚云根:描绘小城镇的繁忙与依山而建的环境。
  3. 小市常争米:小集市上人们争相购买米粮,反映生活的困境。
  4. 孤城早闭门:城门早早关闭,象征孤立与封闭。
  5. 空看过客泪:诗人目睹过客流泪,感受到人情的冷漠。
  6. 莫觅主人恩:再无寻求恩惠的希望,表达失落感。
  7. 淹泊仍愁虎:即使滞留在此,仍感到潜在的威胁。
  8. 深居赖独园:诗人隐居在小园中,寄托对自然的依赖。

修辞手法

  • 对比:小市与孤城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孤独感。
  • 象征:老虎象征着外界的威胁与不安。
  • 拟人:通过“过客泪”赋予过客以情感,拉近与读者的关系。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忠州的孤独与苦闷,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与对人情冷暖的深思,展现了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与对归属的追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城:象征孤独与封闭的生活状态。
  • 过客泪:代表对人情冷淡的感慨。
  • 独园:象征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地名是? A. 忠州
    B. 成都
    C. 洛阳
    D. 杭州

  2. 诗中“孤城早闭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封闭
    C. 自由
    D. 繁忙

  3. 诗的主题主要体现了什么? A. 自然的美
    B. 社会的动荡与人情冷暖
    C. 战争的胜利
    D. 个人的成功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杜甫与李白在描写自然与生活的对比中,李白更倾向于表现豪放与洒脱,而杜甫则多关注现实生活的苦闷与人情冷暖,形成鲜明的风格对比。通过对比,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诗歌内涵与社会责任感。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