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四日上车还江阴途中作又七绝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2-04 15:24:53

茅檐低覆竹篱斜,密树阴中三两家。

时有新红出寒绿,秋深木槿又开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茅檐低覆竹篱斜,
密树阴中三两家。
时有新红出寒绿,
秋深木槿又开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茅草屋顶低矮,竹篱笆斜靠在一旁,浓密的树木遮挡下,隐约可见三两户人家。时不时有新开的红花点缀在寒冷的绿色中,秋天已深,木槿花依然在盛开。

注释:

字词注释:

  • 茅檐:用茅草盖的屋檐,代表乡村朴素的生活。
  • 竹篱:用竹子编成的篱笆,常见于农村。
  • 密树阴:浓密的树木所形成的阴影。
  • 新红:指新开出的红花。
  • 寒绿:指秋天时绿叶的颜色。
  • 木槿:一种花,通常在夏秋季节开花。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细腻观察,反映了清代诗人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家达,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著称。他的诗风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对乡村景象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在回乡的途中,反映了他对故乡的眷恋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乡村场景。诗的开头描述了茅檐和竹篱,营造出一种朴实、安静的氛围,给人一种隐秘而舒适的感觉。接下来的“密树阴中三两家”则通过“密树”这一意象,进一步增强了宁静感,仿佛把读者带入了一种远离喧嚣的生活状态。诗中“时有新红出寒绿”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同时也传递了生命的韧性和自然界的循环。在这个看似寂静的秋天,木槿花依然争相开放,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不屈。整首诗通过简练的文字,生动地描绘了乡村秋日的美丽,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茅檐低覆竹篱斜:描绘乡村的房屋和篱笆,营造出一种朴素的生活环境。
  2. 密树阴中三两家:强调环境的宁静,隐约可见的房屋让人感到亲切和温馨。
  3. 时有新红出寒绿:用色彩对比表现秋季的生机,红花与绿叶的交织,展现出自然的美丽。
  4. 秋深木槿又开花: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尽管已经是秋天,木槿花依然在盛开,象征着坚韧和希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新红”和“寒绿”的对比强化了秋天的色彩感。
  • 意象:使用“茅檐”、“竹篱”等意象传达了乡村的淳朴生活。
  • 拟人:木槿花的描绘使其具有人性,展现了生命的顽强。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传递出一种温暖和宁静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檐:象征朴实和自然的生活。
  • 竹篱:代表乡村的传统和隔离。
  • 密树:象征隐秘与庇护。
  • 新红:象征生命的活力和希望。
  • 木槿:象征坚韧和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茅檐”指的是什么?
    A. 城市建筑
    B. 农村屋顶
    C. 书房
    D. 商店

  2. 诗中的“寒绿”主要指什么?
    A. 秋天的绿色植物
    B. 夏天的绿色植物
    C. 冬天的冰雪
    D. 春天的花朵

  3. “木槿又开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坚韧与希望
    C. 疲惫
    D. 冷漠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乡村的宁静,但更加注重于与自然的融合与个人情感的表达。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则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温暖与人情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与欣赏》
  • 《古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