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祀圜丘歌十二首 其六 云门舞》

时间: 2025-02-04 15:35:20

献以诚,郁以清。

山罍举,沈齐倾。

惟尚飨,洽皇情。

降景福,通神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周祀圜丘歌十二首 其六 云门舞
献以诚,郁以清。山罍举,沈齐倾。惟尚飨,洽皇情。降景福,通神明。

白话文翻译:

在这里献上诚意,气氛清新而愉悦。高山上的酒罍高高举起,酒水倾泻而下。只求好好享受这盛宴,滋润皇上的情怀。愿天降福,沟通神明的旨意。

注释:

  • 献以诚:献上真诚的心意。
  • 郁以清:气氛清新而愉悦。
  • 山罍:高山上的酒罍,酒器。
  • 沈齐倾:酒水倾泻而下,形象生动。
  • 惟尚飨:只求享受这盛宴。
  • 洽皇情:使皇上的情感得到满足。
  • 降景福:期望上天降下福气。
  • 通神明:与神明沟通,表达祝愿。

典故解析:

  • 云门舞:云门舞是古代祭祀活动中的一种舞蹈,寓意与神明沟通,祈求丰收与安宁。
  • 圜丘:指古代祭天的地方,象征着对天地神明的崇敬。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庾信,字子山,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和古诗,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北齐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际,庾信通过诗歌寄托对美好未来的期望与祝愿。

诗歌鉴赏:

《云门舞》以简练而富有音乐感的语言描绘了祭祀活动中的庄重与欢乐。诗中表达了对神明的崇敬与对帝王的祝愿,呈现出一种祥和而庆祝的气氛。诗的开头“献以诚”表明了作者对于祭祀活动的虔诚态度,紧接着的“郁以清”则体现出一种清新高远的精神境界。通过对“山罍”的描写,诗人生动地表现了祭祀场景中的盛大与热烈,酒水倾泻的形象也象征着丰盈与繁荣。最后的“降景福,通神明”不仅是对神明的祝愿,更是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与祝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献以诚:展现作者对祭祀的真诚态度。
    • 郁以清:描绘祭祀时的氛围,表达愉悦与清新。
    • 山罍举:象征着丰收与庆祝。
    • 沈齐倾:生动表现祭祀的热烈场面。
    • 惟尚飨:强调享受这次盛宴的重要性。
    • 洽皇情:表达对皇帝情感的关怀。
    • 降景福:愿望天降福气,保佑国家。
    • 通神明:与神灵沟通,祈求安宁。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罍”象征丰盈。
    • 对仗:例如“献以诚,郁以清”,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神明的恭敬、对皇帝的祝愿,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传达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与信念。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代表真诚的心意。
    • :象征清新与愉悦。
    • 山罍:丰盈与庆祝的象征。
    • 神明:寄托着人们的希望与信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献以诚”表达了什么? A. 对神明的祝福
    B. 对祭祀的真诚态度
    C. 对皇帝的敬仰

  2. “沈齐倾”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安静的祭坛
    B. 热烈的祭祀场景
    C. 平和的田园风光

  3. 诗中所提到的“云门舞”象征着什么?
    A. 祝福与祈祷
    B. 舞蹈的艺术
    C. 军事活动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登鹳雀楼》:王之涣
  • 诗词对比

    • 比较庾信的《云门舞》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敬仰,但庾信更注重对神明的崇敬,而王维则融入了更多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庾信研究》
  • 《古代诗歌的艺术与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