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亥杂诗 314
作者: 龚自珍 〔清代〕
丹宝琼花海岸旁,
羽山似峚之阳。
一家可惜仍烟火,
未问仙人辟谷方。
白话文翻译:
在海岸边,丹宝和琼花争奇斗艳,
羽山在阳光下如同高耸的山峦。
可惜的是,世间仍然烟火缭绕,
难以问询那些仙人如何修行辟谷。
注释:
字词注释:
- 丹宝:指美丽的花卉,色彩鲜艳。
- 琼花:形容花的美丽,常用于比喻珍贵的花。
- 海岸旁:海边,指自然美景。
- 羽山:高耸入云的山,象征着清高。
- 峚:指高山,显示了山的陡峭。
- 烟火:指人间的繁华和喧嚣。
- 仙人:指道教中修道成仙的人,超凡脱俗。
- 辟谷:一种道教修炼方法,意指不食人间烟火。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仙人辟谷”,与道教有关,是指通过不饮食凡间食物以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这反映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字璱,号惭愧,晚号湘山,清代著名诗人、思想家,积极参与政治,倡导变法。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朝末期,正值社会动荡、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超脱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已亥杂诗 314》展现了龚自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对世俗生活的深刻反思。开篇描绘了海岸旁的美景,丹宝和琼花的色彩鲜艳,象征着美好与富饶。然而,接下来的“可惜仍烟火”则转折了情感,表达了对尘世繁华的无奈与失望。在这幅美丽的画卷中,诗人感受到周围的烟火气,意味着人们依然沉浸在世俗琐事中,难以攀登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最后一句“未问仙人辟谷方”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诗人渴望向仙人学习如何超脱世俗,达到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这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冲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龚自珍传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丹宝琼花海岸旁:描写美丽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赏心悦目的氛围。
- 羽山似峚之阳:进一步描绘了高山的雄伟,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 一家可惜仍烟火:转折之句,表达对世俗繁华的无奈。
- 未问仙人辟谷方: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羽山比作高耸的阳光,形象生动。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意象:丹宝、琼花、羽山等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美感和思想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间繁华的思考与对超脱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丹宝:象征着美好和珍贵的事物。
- 琼花:代表着纯洁和美丽,传达一种理想的追求。
- 羽山: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烟火:代表世俗的喧嚣和繁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丹宝琼花”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自然美景
- B. 人间烟火
- C. 仙人修炼
-
“未问仙人辟谷方”是什么意思?
- A. 向人学习
- B. 渴望超脱
- C. 追求财富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的作品,展现了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 《江雪》:柳宗元的诗作,表达了孤独与超然的情感。
诗词对比:
对比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与王维的《山中问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王维的作品更显宁静,而龚自珍则反映了更强烈的世俗困扰。
参考资料:
- 《清诗鉴赏辞典》
- 《龚自珍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