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陵纪役 其一》

时间: 2025-01-27 03:32:51

天伣徽音在,龙飞故剑亡。

两宫仪裴亹,七萃泪淋浪。

郁律川原势,低徊葆吹长。

东行三百里,何处白云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陵纪役 其一
龚自珍

天伣徽音在,龙飞故剑亡。
两宫仪裴亹,七萃泪淋浪。
郁律川原势,低徊葆吹长。
东行三百里,何处白云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的是一种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首句意指天上的神灵仍在传扬美好的音声,但曾经的英雄气概已然消逝。接着描绘两位皇后的仪态万方,然而此时却已是泪水滂沱。接下来,诗人感慨大地的风景依旧,但内心却感到无尽的孤独与惆怅。最后,诗人向东行走三百里,心中却不知何处才是归宿。

注释:

  • 天伣:指天上的神灵或神秘的力量。
  • 徽音:美好的声音或音韵。
  • 龙飞:比喻英雄或伟人的气概。
  • 故剑亡:指旧日的英雄已不再,象征着失去的荣耀。
  • 两宫:指两位皇后。
  • 仪裴亹:形容皇后的端庄仪态。
  • 七萃:形容泪流不止,意指忧伤。
  • 郁律:指郁郁葱葱,风光明媚。
  • 低徊:徘徊、游荡。
  • 葆吹:指保持风势,似乎有一种无尽的情感。
  • 白云乡:隐喻理想的归宿或心灵的宁静之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字甫长,号惟庵,晚号湘庐,清代诗人、思想家。他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倡导变法,主张开化。其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也有细腻的,常常反映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心。

创作背景:

《东陵纪役》是龚自珍在经历政治波折后,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的作品。时代背景下,清朝末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使得他对国家的前途充满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昔日辉煌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从“天伣徽音在”一句看来,诗人对过往美好事物的留恋显而易见,然而“龙飞故剑亡”则揭示了历史的无情,英雄已不再,往日的光辉已然消逝。接着两宫的描绘,通过对皇后仪态的细腻刻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奢华与浮华,但泪水的流淌又暗示了内心的无奈与悲伤。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通过“郁律川原势”的描写表现出自然的美丽,而“低徊葆吹长”则流露出一种无尽的惆怅。最后,诗人以“东行三百里,何处白云乡”结束,既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也传达了对理想归宿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历史的思考,充分展现了龚自珍深邃的思想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伣徽音在:天上的神灵仍在传扬美好事物的声音。
  2. 龙飞故剑亡:昔日的英雄气概已不复存在。
  3. 两宫仪裴亹:两位皇后的仪态依旧端庄华丽。
  4. 七萃泪淋浪:然而此时却是泪水滂沱,透露出悲伤。
  5. 郁律川原势:大自然的景色依旧郁郁葱葱。
  6. 低徊葆吹长:内心却感到无尽的孤独与惆怅。
  7. 东行三百里:向东行走三百里。
  8. 何处白云乡:却不知何处才是归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飞故剑亡”隐喻英雄的消逝。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例如“郁律川原势,低徊葆吹长”。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如“葆吹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过往的怀念与现实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与对未来的迷茫,情感基调复杂而深沉,既有对英雄气概消逝的惋惜,也有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伣:象征着神秘的力量与美好。
  • 龙飞:代表着过往的英雄与理想。
  • 两宫:象征着权力与美丽。
  • :象征着悲伤与怀念。
  • 白云乡:象征着理想的归宿与心灵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天伣徽音在”中的“徽音”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声音
    B. 哭泣的声音
    C. 战斗的声音

  2. 诗中提到的“七萃”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3. “东行三百里,何处白云乡”中的“白云乡”象征着什么? A. 理想的归宿
    B. 现实的困境
    C. 过去的辉煌

答案:1.A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龚自珍 vs. 杜甫:两位诗人均关注社会现实,龚自珍的作品更多体现个人情感与对历史的反思,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对民生疾苦的深刻描绘。

参考资料:

  • 《龚自珍全集》
  • 《清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