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白帝城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1 12:42:37

霜风吹日下长原,夔子城荒灌木繁。

东去诸山朝峡口,西来众水会关门。

千年白帝空祠庙,万里家山秪梦魂。

绝塞边头重回首,秋声凄断不堪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白帝城二首 其一 张嵲 〔宋代〕

霜风吹日下长原,夔子城荒灌木繁。 东去诸山朝峡口,西来众水会关门。 千年白帝空祠庙,万里家山秪梦魂。 绝塞边头重回首,秋声凄断不堪论。

白话文翻译

寒风凛冽,吹拂着长长的平原,夔子城荒凉,灌木丛生。 东去的群山向峡口朝拜,西来的众多河流在关门汇聚。 千年的白帝城只剩下空荡的祠庙,万里的家乡只能在梦中相见。 在边塞尽头再次回首,秋天的声音凄凉至极,令人不忍细谈。

注释

  • 夔子城:指白帝城,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古代夔州治所。
  • 灌木繁:形容城池荒凉,灌木丛生。
  • 朝峡口:指向峡口朝拜,形容山势雄伟。
  • 会关门:指众多河流在此汇聚。
  • 空祠庙:指白帝城的祠庙已经空无一人,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 秪梦魂:只能通过梦境来怀念家乡。
  • 绝塞边头:指边塞的尽头。
  • 秋声凄断:形容秋天的声音凄凉至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南宋文学家、诗人,江西临川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尤擅长五言诗。此诗作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对边塞荒凉和家乡思念的情感。

创作背景: 张嵲在宋代曾任官职,此诗可能是在他巡视边塞或旅途中所作,表达了对边塞荒凉景象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边塞的荒凉景象为背景,通过对白帝城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诗中“霜风吹日下长原”一句,以寒风凛冽、平原辽阔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荒凉孤寂的氛围。接着,“东去诸山朝峡口,西来众水会关门”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隐喻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更迭。后两句“千年白帝空祠庙,万里家山秪梦魂”则直接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情感深沉。最后,“绝塞边头重回首,秋声凄断不堪论”以边塞的凄凉秋声作结,增强了全诗的悲凉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霜风吹日下长原:以寒风凛冽、平原辽阔的景象开篇,营造出荒凉孤寂的氛围。
  2. 夔子城荒灌木繁:描绘白帝城的荒凉景象,灌木丛生,更显荒芜。
  3. 东去诸山朝峡口:描绘东去的群山向峡口朝拜的壮丽景象,隐喻历史的变迁。
  4. 西来众水会关门:描绘西来的众多河流在关门汇聚的景象,象征人事的更迭。
  5. 千年白帝空祠庙:直接抒发对历史沧桑的感慨,白帝城的祠庙已经空无一人。
  6. 万里家山秪梦魂:表达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只能通过梦境来怀念。
  7. 绝塞边头重回首:在边塞尽头再次回首,情感深沉。
  8. 秋声凄断不堪论:以边塞的凄凉秋声作结,增强了全诗的悲凉氛围。

修辞手法

  • 拟人:如“东去诸山朝峡口”,将山拟人化,赋予其朝拜的动作。
  • 对仗:如“东去诸山朝峡口,西来众水会关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荒凉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变迁和历史更迭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风:象征寒冷和荒凉。
  • 长原:象征辽阔和孤寂。
  • 灌木繁:象征荒芜和衰败。
  • 诸山朝峡口:象征壮丽和历史的变迁。
  • 众水会关门:象征人事的更迭和历史的汇聚。
  • 空祠庙:象征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空虚。
  • 梦魂:象征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 秋声凄断:象征凄凉和悲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夔子城荒灌木繁”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城市繁华 B. 城市荒凉 C. 城市热闹 D. 城市宁静

  2. “千年白帝空祠庙”中的“空祠庙”象征什么? A. 历史的沧桑 B. 历史的繁荣 C. 历史的辉煌 D. 历史的和平

  3. 诗中“万里家山秪梦魂”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家乡的厌恶 B. 对家乡的思念 C. 对家乡的冷漠 D. 对家乡的遗忘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以登高为题材,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人生变迁的感慨。
  • 王之涣《登鹳雀楼》:以登高远眺为背景,抒发了对壮丽河山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嵲《登白帝城二首 其一》与杜甫《登高》:两者都以登高为题材,但张嵲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的详细鉴赏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