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和靖故居》

时间: 2025-01-11 09:07:51

颓垣已芜漫,人事日萧寂。

赖近青莲宫,残僧识遗迹。

傍连岚领秀,面对湖光溢。

惟应此如昨,万变非畴日。

悠悠夏已深,故沼荷初积。

振古尽如斯,徒然怅今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颓垣已芜漫,人事日萧寂。赖近青莲宫,残僧识遗迹。傍连岚领秀,面对湖光溢。惟应此如昨,万变非畴日。悠悠夏已深,故沼荷初积。振古尽如斯,徒然怅今昔。

白话文翻译:

破败的墙垣已经荒芜,人事日渐萧条寂静。幸好靠近青莲宫,残存的僧人还能识别遗迹。旁边连接着秀丽的山岭,面对着湖水的波光。这里的一切似乎还和昨天一样,但世事万变已非往昔。悠长的夏日已经深了,旧池塘里荷花开始聚集。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徒然地感慨今昔的变化。

注释:

  • 颓垣:破败的墙垣。
  • 芜漫:荒芜。
  • 萧寂:萧条寂静。
  • 青莲宫:指佛教寺庙。
  • 残僧:残存的僧人。
  • 岚领:山岭。
  • 湖光溢:湖水的波光。
  • 畴日:往昔的日子。
  • 振古:自古以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此诗可能是在游览和靖故居时所作,表达了对故居荒废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哀愁。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游览和靖故居时所作,通过对故居荒废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事变迁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和靖故居荒废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事变迁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诗中“颓垣已芜漫,人事日萧寂”一句,直接描绘了故居的破败和人事的萧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而“赖近青莲宫,残僧识遗迹”则透露出一种无奈中的慰藉,残存的僧人还能识别遗迹,似乎是对过往的一种缅怀。后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傍连岚领秀,面对湖光溢”和“悠悠夏已深,故沼荷初积”,进一步强化了时光流转的感慨,最终以“振古尽如斯,徒然怅今昔”作结,表达了对今昔变化的无奈和哀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颓垣已芜漫,人事日萧寂”:描绘故居的破败和人事的萧条,营造凄凉氛围。
  • “赖近青莲宫,残僧识遗迹”:透露无奈中的慰藉,残存僧人识别遗迹,缅怀过往。
  • “傍连岚领秀,面对湖光溢”:描绘自然景物,强化时光流转的感慨。
  • “惟应此如昨,万变非畴日”:表达对世事万变的感慨,强调时光已非往昔。
  • “悠悠夏已深,故沼荷初积”: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进一步强化时光流转的感慨。
  • “振古尽如斯,徒然怅今昔”:总结全诗,表达对今昔变化的无奈和哀愁。

修辞手法:

  • 拟人:如“人事日萧寂”,将人事拟人化,表达萧条寂静的氛围。
  • 对比:如“惟应此如昨,万变非畴日”,通过对比昨日的景象和今日的变化,强化时光流转的感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和靖故居荒废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事变迁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强调了时光流转和世事无常的主题。

意象分析:

  • 颓垣:象征破败和荒废。
  • 青莲宫:象征宗教和慰藉。
  • 岚领:象征自然和宁静。
  • 湖光:象征变化和流转。
  • 荷:象征新生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颓垣已芜漫”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繁荣的景象 B. 破败的景象 C. 宁静的景象 D. 热闹的景象
  2. “赖近青莲宫,残僧识遗迹”中的“青莲宫”指的是什么? A. 道教寺庙 B. 佛教寺庙 C. 儒家学堂 D. 道观
  3. 诗中“悠悠夏已深,故沼荷初积”表达了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夏天的深沉 C. 秋天的丰收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局动荡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张嵲《吊和靖故居》与苏轼《赤壁赋》:两者都通过对古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但张嵲的诗更侧重于对人事变迁和时光流逝的感慨,而苏轼的赋则更侧重于对历史事件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宋代文学的整体背景,有助于理解张嵲诗歌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