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待制游中梁山寺》

时间: 2025-01-26 03:22:29

楼阁高低跨碧空,鳞鳞群树亚山风。

沧江东去流天外,秦岫西来绕汉中。

野旷自然伤远目,天高聊复送飞鸿。

登临不起河山念,今日中原有谢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从刘待制游中梁山寺 张嵲 〔宋代〕

楼阁高低跨碧空,鳞鳞群树亚山风。 沧江东去流天外,秦岫西来绕汉中。 野旷自然伤远目,天高聊复送飞鸿。 登临不起河山念,今日中原有谢公。

白话文翻译:

高高低低的楼阁横跨在碧蓝的天空之上,密集的树木在山风中摇曳。 苍茫的江水向东流去,仿佛流向天边,秦岭的山峰从西边蜿蜒至汉中。 原野空旷,自然让人感到目光的遥远与伤感,天空高远,偶尔可以看到飞鸿掠过。 登上高处,心中不再有对河山的思念,因为今日的中原已经有了像谢公那样的人物。

注释:

  • 楼阁高低:形容楼阁错落有致,高低不一。
  • 鳞鳞群树:形容树木茂密,如同鱼鳞一般排列。
  • 亚山风:在山风中低垂。
  • 沧江:指长江。
  • 秦岫:指秦岭的山峰。
  • 汉中: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南部。
  • 野旷:原野空旷。
  • 远目:远望。
  • 天高:天空高远。
  • 聊复:偶尔。
  • 登临:登高望远。
  • 河山念:对河山的思念。
  • 谢公:指南朝宋的谢安,此处比喻当代的贤能之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字巨山,宋代诗人,文学家,其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此诗是他在游览中梁山寺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以及对当代贤能之士的赞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张嵲游览中梁山寺时,通过对山寺周围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代有才能之人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中梁山寺为背景,描绘了山寺周围的壮丽景色,通过“楼阁高低跨碧空”和“鳞鳞群树亚山风”等句,展现了山寺的雄伟与自然的生机。诗中“沧江东去流天外,秦岫西来绕汉中”一句,不仅描绘了地理特征,也隐喻了历史的深远。后两句“登临不起河山念,今日中原有谢公”则表达了诗人对当代贤能之士的敬仰,以及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楼阁高低跨碧空”:描绘山寺楼阁高耸入云,错落有致。
  2. “鳞鳞群树亚山风”:形容树木茂密,随风摇曳。
  3. “沧江东去流天外”:长江东流,仿佛流向天边,象征时间的流逝。
  4. “秦岫西来绕汉中”:秦岭山脉蜿蜒至汉中,描绘地理特征。
  5. “野旷自然伤远目”:原野空旷,让人感到目光的遥远与伤感。
  6. “天高聊复送飞鸿”:天空高远,偶尔有飞鸿掠过,增添诗意。
  7. “登临不起河山念”:登上高处,心中不再有对河山的思念。
  8. “今日中原有谢公”:表达对当代贤能之士的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鳞鳞群树”比喻树木茂密。
  • 拟人:如“亚山风”赋予山风以动作。
  • 对仗:如“沧江东去流天外,秦岫西来绕汉中”形成地理与时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中梁山寺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当代贤能之士的敬仰,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 楼阁:象征山寺的雄伟。
  • 群树:象征自然的生机。
  • 沧江:象征时间的流逝。
  • 秦岫:象征地理的特征。
  • 飞鸿:象征诗意的飞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沧江东去流天外”中的“沧江”指的是什么? A. 黄河 B. 长江 C. 淮河 答案:B. 长江

  2. 诗中“今日中原有谢公”中的“谢公”指的是谁? A. 谢灵运 B. 谢安 C. 谢朓 答案:B. 谢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中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望岳》: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对比:

  • 张嵲的《从刘待制游中梁山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中景色,但张诗更多表达了对当代贤能之士的敬仰,而王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发展,有助于理解张嵲诗歌的创作背景。